第488页

这样的布局看起来很是零散,实际上却扼守了各个州县的出入口,汉中是蜀地进出的必经之路,天水是为了抵御羌人,防止偷袭,宛城向南可进荆州,向北包围长安和洛阳,向东可图中原。

至于只带五千精锐返回长安,而没有选择带大军返程,一是不想让朝廷知道自己的老底,其二,张云天很清楚,虽然现在王允有些膨胀,但最多也只是忌惮自己而已,还不至于动了杀心!

而且就算他想杀自己,也没那个本事,吕布可不是吃素的。

张云天将部队驻扎在城外,由张辽和高顺统领,自己带着吕布和三十名亲随,轻装进入了长安城。

长安的百姓听说打败蛮夷的大英雄回来了,早早的列开了长队,夹道欢迎,当看到为首的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时,无不啧啧称奇,要知道当初韩遂和马腾,可是让董卓都极为头疼的角色,一次战斗中还差点要了董卓的小命,而当面对张云天时,竟然连三个月的时间都不到,就被打败了。

韩遂和马腾投降的消息被张云天严密封锁了,否则这些人肯定惊得连下巴都得掉下来。

路边大户人家的小姐,频频向张云天暗送秋波,甚至有小孩在学着张云天的样子,口中大叫大英雄,场面蔚为热烈。

王允随着献帝在王宫的门口列队欢迎,将张云天等人一直迎到了大殿之上。

这倒不是王允转了性,重视张云天起来,而是因为传统就是如此,每当有凯旋而归的将军时,皇帝带着百官必须要在宫门口迎接,这是最基本的礼仪,也表示对战死者的尊敬。

来到朝堂上,王允首先宣读了诏书,擢升张云天为三品安西将军,手下的贾诩张辽等人,也尽皆受了封赏。

张云天之前受封讨虏将军的时候,曾经来过一次大殿,此次是第二次来,但却发现两旁站着的官员竟然多出了很多生面孔。

(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朝堂论战

从张云天修养病情,到讨伐韩遂,总共用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际战斗的时间很短,但是双方战前的准备工作却很久,而且西凉的道路崎岖难行,来回路上耽搁了很久,此时重回长安,朝堂早已经今非昔比了。

自从王允开始招贤纳士之后,才忽然发现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在野的年轻才俊极少有人来朝廷任职,反倒是在各地方郡县抗击黄巾流寇的重臣们,统统返了回来,而空下的那些城池,全被当地的诸侯抢占了去,至于那些诸侯,根本没人响应朝廷的号召。

经过王允的一番介绍,张云天才弄清楚这些人的身份,文官中职位较高的包括王朗,金旋,孔融和韩玄,孔融就不用说了,正史中曹操拥立献帝的时候,他就扔了北海重镇,孤身回来任职,被曹操一顿痛骂。

至于王朗等人,原本在荆州南部都有城池,尤其是韩玄,为人不怎么样,但是手下的黄忠和魏延可厉害的很,不知道是否一起带回来了。

武将中多了白波军统帅杨奉,现任大将军一职,在武官中是最高的职位了。

所谓的白波军,实际上和张燕的黑山军一样,是黄巾军的一个分支,只不过张角病死之后,黄巾军四分五裂,除了流窜在中原作乱的黄巾残部之外,其他的全都改旗易帜,有的落草为寇,有的自立门户攻城略地,也有的受到了汉朝的诏安。

没想到这种水平的人也能成为大将军,想必这就是王允用来制衡张云天的棋子吧!

而此时中原地区的诸侯们,也发生了巨变,兖州牧刘岱被黄巾流寇杀死,曹操趁机自封州牧,实力日渐壮大,正在借口父亲曹嵩死在徐州境内,带兵横扫陶谦军,已经攻下了近半数的城池。

袁绍立足冀州,同时吞并了并州和青州,向北重创公孙瓒,向西屡次打败张燕,势头正盛,是各路豪强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

寿春的袁术一心想要玉玺,于是率兵向南进军,配合吴郡的严白虎等人,与刚刚回到江东的孙坚展开了激战。

总之各方势力都在忙着扩充自己的力量,只有献帝的手下,空有一群吃俸禄的官员,却没有实际的土地和军队,若不是蜀中的刘璋和荆州的刘表定期上交税赋的话,只怕用不了半年,献帝就连饭都没的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