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种本币兑换,以货易货的方法,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两国事先就规定,各国当前的币值,那么兑换之后,就以这种币值,到对方国家釆购,对方不得阻止并反悔。
也就是说,不管对方的钱币贬成什么样了,哪怕是贬成了废纸,中国拿着这些钱去采购,还是要按当初协商的价值算,当然这中间有一个规定的额度,就是当初兑换的那些钱,多了就不算了。
这样的设定,当然是中国保护本国利益的手段,但同时也是中国强调与美元2:1币值比,能获得外国承认的有力手段。
你别管我人民币值多少钱,我说多少就是多少,只要你拿着这些人民币,能买到等量的东西就行了。
这种设定很巧妙,因为国际上的石油、矿产与农产品价格,都有一个统一的价格,基本上以美国、日本与欧州的国际牌价为准,全世界都差不了多少。
但工业产品没法有一个统一的价,如果硬说有的话,那也只能以欧美同类产品作参照,这貌似很合理,其实中国讨光不少。
因为中国的工业产品,价格一直不能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肩,而且差了好多,有的甚至低了几倍的价格,这只要是与欧美产品同价,中国企业就赚得不少。
还有一种隐形的好处,一般人发现不了,那就是人民币不受欧美金融市场影响,价格恒定,也就是坚挺。
这时间日久,各国货币是一贬再贬,而人民币依然坚挺,而且中国又有各国需要的大量工业产品与技术,那各国会不会自觉的把人民币纳入自己国家的外汇储备中呢?
这是肯定的,只是需要时间去证明,说不定将来各国会把人民币纳入主要外汇储备名单,因为美元也在一直贬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元也比不过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