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松了口,朝堂也退让一步。反正这个代王虽然有点本事,但是毕竟在朝堂京师乃至后宫都没有势力,就是个摆设,算是缓冲人物,正好可以当朝堂
和后宫的传话筒。
要紧的还是晋王殿下,这一去边关,手握重兵,这才是需要拉拢的大势力。
朝堂要拉拢,后宫自然也要拉拢。陛下去之前最忌惮的就是晋王,最怕他有兵权。但现在计划赶不上变化,估计也没辙。只能寄希望于这个亲王弟弟够忠诚,不过晋王只要脑子不坏掉,也必
然明白,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对抗外敌。
这要是江山没了,还争个屁。
但晋王会争吗?我看谁也吃不准。
但不管争不争,朝堂上总需要有个能安抚所有人的安排。既然大家都妥协了,行,太子上朝,监国,发敕令。
后来我偷偷问过阮宣炆,问他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发了些什么敕令。
他摇摇头,说那些东西压根就是内阁写好了以后,给大长公主,皇后,贵妃,晋王,代王看一转,然后才拿到他跟前。他都不用看,不用动,旁边的太监会帮他盖好印。然后第二天他坐在上
头,大长公主在后面帘子里,代王和晋王左右各一边.一起听太监宣读圣旨。
这个时候,他才真正知道昨天到底送来的是啥。
不过那些晦涩修饰雕琢过的词汇组合成的旨意他也搞不大清楚,只知道,封赏完了叔叔晋王,他就出征去了。接着封赏了另外一个叔叔代王,哦,现在时燕王了,然后他继续待在朝堂上,整
天和大长公主以及内阁一起嘀嘀咕咕吵吵闹闹。
烦就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