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父是个穷秀才,他坚信自己能够科考成功,然而奋斗许久,六年前再次落榜,他抑郁不得志,吐血而亡。
宋母彼时身怀六甲,丈夫去世深受打击,孩子早产身体弱,她自己也病弱,当时宋廷舟还年幼才十一岁。
生活总要继续,宋母咬咬牙坚持了三年,她知道自己要死了,就拿出全家唯一的钱,拜托媒婆拉亲,找个心地好,干活利索的清白女子,为宋廷舟娶妻,那时宋廷舟也才十四,才是个半大孩子,态度坚决的拒绝了。
这孩子自小主意正,脾气执拗,宋母没有办法,只能偷偷来,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可她死后孩子要守孝三年,这期间不能娶亲,所以只能在死之前办妥。
她那么着急为宋廷舟娶亲,就是为了能多个人照顾家里,但媒婆那张嘴啊,直接说服宋母娶了年长三岁的黎宛。
媒婆说女人年长男人是件好事,女大三抱金砖,而且更加会照顾家里,宋母着急给长子娶妻的目的就是这个,媒婆狠狠掐中了要害,她急忙答应。
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全靠媒婆一张嘴。
圆润肥胖,偷懒耍滑,性子跋扈的黎宛,到媒婆嘴里说成了是身板结实,做事利落,性子温柔。
完完全全按照宋母想要的儿媳妇讲,她自然是心动了,很快结亲,连拜堂都没有,只是结了婚书,黎宛拎着包袱就过来了。
这时代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办婚书根本就不用主人公出场,只要父母首肯就行了。
等宋廷舟去县里码头搬货回家时,木已成舟,新娘子都坐在他卧室里,婚书也成了,想拒绝都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