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0 章 过节

魏勤指着隔壁床的梧桐,又指了抢救大厅里的每张床。

周洁反应最快:“每个人的衣服里都藏了东西?”

魏勤连连点头,又做了个骑马坐车的姿势,还用力拍了拍床垫。

魏璋惊愕:“你们坐的马车上也有?在坐垫下的隔板里?”

魏勤继续点头,拼尽全力才能出声:“快……去找!”

魏璋跑出抢救大厅。

周洁拿出大张的一次性大单和中单,铺了大半个抢救大厅;然后把储物柜里的大塑料袋都取出来,来放在地上;又拿来了一个干净的垃圾袋,用来装拆出的书信。

魏琮跪在地上,边翻衣服边剪开,翻到书信就放进垃圾袋里。

一小时后,大单

和中单上全是剪碎的衣服条;以及满满一袋书信。

魏琮把书信按背后红字的顺序整理好,跪坐的身影仿佛背负高山。

抢救大厅的医护们只在小说和电视剧里见过血书,冷不丁就这样见到,而且还这么多,内心受到了强烈冲击。

正在这时,梧桐一字一顿地开口,落下的泪水在薄被上晕开:“家主,奴可以成为魏小郎君的唇舌,奴可以进宫见陛下。鱼符调集军队赶赴剑南道,追剿吐番突厥贼寇,生擒剑南道节度使。

但这一切都与飞来医馆无关,医护们不是治病救人,就是在教书育人。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七月初一这天,抢救大厅的危重病人,各项身体指标终于达到手术指征,被送进手术室做骨科手术。

因为他们发生骨折的时间较长,身体状况又特别长,所以即使过了最佳手术时间,骨折处并没有愈合多少,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手术后,他们转入骨科病房,同时康复科介入,帮助他们尽可能恢复四肢伤处的功能,不至于影响术后的日常活动。

除了需要手术的,保守治疗的病人们也恢复得很不错,开始下床活动,病人家属们对医护感激不尽,并且坚称要住到完全康复的那一天。

所以,这部分病人转到了二楼留观室,抢救大厅抓紧时间封闭消杀,为迎接新病人作准备。

望着空空的抢救大厅,医护们不知道怎么的,忽然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七月初三,太医令麦诚的下巴脱臼已经完全康复,不用每天吊着颌托;太医令女儿麦晖的烧伤治疗也趋于收尾,如果恢复得顺利,以后能慢慢长好。

又过了几天,郑院长在微信大群里问:“孩子们,要不要过大郢的七夕?”

这时,医院的大家才意识到,已经农历七月初五了。

有人在群里问:“大郢的七夕有什么好玩的吗?

郑院长很快发了语音:“大郢风俗,七月七中午晒书、晒衣服。”

群里惊诧的表情包爆满,大夏天的,谁不天天晒衣服啊?没劲。

有人当嘴替:“国都城七夕晚上有灯会吗?”

“七夕晚上夜禁,永乐宫内比较热闹,晚上会往水里放针乞巧,还穿九眼针,捣碎凤仙花的花瓣,用来染红指甲……”郑院长忽然说不下去了,“怎么全是女生玩的?”

金老拿了郑院长的手机发语音:“七夕晚上,不论男女都可以祭星,载歌载舞。”

群里静悄悄,嘴替也忍不住:“算了,大热天的,要不……食堂早晨供应巧果,就算过了。”

群里一大群“+1”,过节不就是图一个清闲和吃喝玩乐嘛,大热天的载歌载舞太热,现代年轻人不论男女都不那么热衷于谈恋爱,吃各种口味的巧果是最优选。

食堂大厨回答:“巧果可以有,如果大家愿意自己动手做巧果也可以。巧果体验活动,愿意参加的群里接龙。”

世事难料,参与接龙的都是带娃家长,没什么,就是让自家娃刷点经验值。

于是,七月初六晚上七点,食堂里临时搭出的超大案板上,各种巧果馅料,油酥、面粉等等,一字摆开,孩子和家长围着大厨们学习如果做巧果。

食堂里热闹极了。

七月初七早晨,食堂供应各种形状质朴、馅料满满的“巧果”,皆大欢喜。

也是这一天,忙了一个多月的大内科楼,太医署和国

子监住院的学生们,开始分批带药出院,并被通知定期上山复查,复查时带回药品包装。

到了七月底,最后一批学生也顺利出院,大内科楼全楼封闭消杀,医护们长舒一口气,不容易啊。

太医署和国子监的学生们不是非富即贵,除了极少数富户之子,其他的都是高门大户。

学生家属们对飞来医馆感激不尽,除了积极缴纳标准量的米面粮油,还动不动就往山上送各种属于贡品的食材,不论价值,只是表达心意。

毕竟,整个国都城都认为,论美食和丰富食材,除了飞来医馆,其他都是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