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0 章 过节

因为桃庄试验田的土豆和红薯大丰收!

亩产量高到司农寺的官员们和农户们都哭了,边刨地边捡边哭,太开心了,太高兴了!

老徐和小徐也很高兴,同时指导他们收割和储藏的注意点。

因为盛夏时节,老徐和小徐带着农户们采红薯藤当菜吃,大家都觉得清脆爽口,比腌菜好吃得多,牛羊马也喜欢吃;所以农户们边翻地边收拾土豆枝芽,也准备留着当菜吃。

小徐再三强调,土豆枝芽含有大量的龙葵毒素所以不能食用,不论是人还是牲畜;而且储存的土豆超过三个月,只要温湿度合适就会发芽,发芽的土豆同样含有大量的龙葵毒素,不能食用。

司农寺官员边画边记录,和农户一起觉得可惜,不然,这么多枝芽可以做多少菜,或者喂多少牛羊马。

然而,翻完第一亩试验地的土豆和红薯时,司农寺官员们过秤时来回复秤,用来记录的纸页都沾了泪水,土豆亩产两千斤,红薯亩产四千斤,太开心啦!真的好高兴啊!

老徐和小徐却没觉得多高兴,如果不算现代与古代的计量单位差的话,这产量真的很一般。但一想到这些田并没有施多少肥,没用过农药,追肥也很少,就……还行。

人多力量大,三天时间,土豆和红薯都收完了,桃庄所有的开阔地都堆满了,每个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比去年过年还要高兴。

老徐和小徐又教农户们怎么优选种子,全都挑选一遍以后,种子特别用心地保存好。

然后小徐让桃庄的村民们,按每家人口,每人拿一个红薯和一个土豆,带回家在做饭后埋进灶台的灰堆里,两刻钟以后拿出来。

两刻钟后,家家户户把烤好的土豆和红薯都装进笸箩里端出家门,香味飘得整个桃庄都闻得到。

司农寺的官员和农户们每人都尝了一块红薯,这……好香甜,怎么会有自然结成、像蜜糖一样甜的作物?叶子当菜也好吃!

桃庄里传出最热烈的欢呼声,种成了!丰收啦!太好吃啦!

司农寺官员完成所有的秤量以后,核算出土豆平均亩产一千九百斤,红薯平均亩产三千八百斤,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当下就带了这些日子的记录,拉了一车土豆和一车红薯进了国都城,送到宫门外。

不仅如此,官员们还照着小徐农仙的描述,写了土豆和红薯的各种吃法,烤着

吃是最简单的。厨子特别的烹制方法,以及他们真挚的眼神,每个人都吃完了。

总结下来,羊肉有极淡的膻味,但因为复合香料的关系,混合以后肉香的味道更浓郁,味道不错。

接着,厨子们就端着一盘盘的蒸猪肉走到食堂,按四人一盘的份额上。

医护们望着热腾腾的蒸猪肉,以及摆在盘边搭配的复合蒜汁和金黄色面饼,觉得这也有点意思。

厨子给医护们示范,因为有些紧张,挟肉片的时候还差点掉在地上,总算稳住以后才将蒸得很烂的肉片捣蒜,淋上复合蒜汁,然后用金黄面饼包裹就可以吃了。

医护们有样学样,一大口塞嘴里,肉香蒜香和面饼的焦香混合起来,还让人挺有食欲。

蒸猪肉吃完以后,医护们见厨子们收走盘碟,里面隐约传来上菜的声音,没多久,厨子们端了一盘又一盘亮红色的、似曾相识的菜色走来。

走在近前一看,医护们惊诧地发现是螃蟹,顿时又惊又喜,思量着今年中秋节还没到就吃上了?

下一秒,他们就发现隐约有什么不对劲,这螃蟹是糖蜜腌成甜口的,老天啊,怎么能这样暴殄天物?直接水煮一下多好!

醉霄楼的厨子们因为医仙们吃了前两道菜,心中欢喜,以为第三道菜也一样受欢迎,万万没想到,医仙们的脸色神情能这么复杂,哪里不对吗?

食堂大厨见了,过来打圆场:“我们这里做螃蟹直接水煮,煮熟煮透,洒姜丝蘸醋,吃个鲜甜味儿。你们这做法,真不太习惯。”和巧克力馅的饺子有得一拼。

醉霄楼厨子恍然大悟,赶紧把蜜螃蟹收走,上了食堂大厨们准备的菜色。

医护们向醉霄楼的厨子们表示感谢和实在吃不惯的歉意,厨子们受宠若惊。

醉霄楼的厨子们就在食堂扎根下来,每天跟着大厨和志愿者们忙前忙后、学做菜、储存等等,还有幸到库房里看了一下,只觉得仙宫的食物也不过如此。

日子一天天过去,每天都有医护下意识走到门诊大楼的电子屏前面看进度,但可惜的是,第十二项任务的进度条走得格外艰难,林林总总加起来才两百多人,离总数六千远得令人沮丧。

八月十三这天,郑院长又在群里问:“中秋节大家想怎么过?”

食堂大厨立刻接话茬:“开一节月饼体验课?”

带娃家长们立刻开始接龙。

又有人问:“中秋节,国都城有灯会吗?”

片刻以后,郑院长回复:“大郢不过中秋节。”

满群皆惊,不是,中秋节法定假期,大郢竟然不过?多奇怪!

(注:我买的参考资料里没有提过中秋节的事情,然后紧急搜索了一下,有些说过,有些说不过……考虑再三,还是选择大郢不过中秋节。)

郑院长又在群里发言:“八月十五那天,景和帝约了术后复查,所以打算邀请他在食堂吃晚饭,同时也邀请司农寺的官员们。”

现代人过节的意义就是放假、吃吃喝

喝。流云南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