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开始飞速奔跑起来,而吴国朝堂上的世禄公卿渐渐被军功晋升的武将替代,最后两边旗鼓相当。
公子澈身边围拢了一批门客,在陈国与他有一面之缘的常奚白辛师兄弟也在其列。
艾丹子和孙白留下了一些弟子后,就离开了,他们打算再游历一遍诸国。
久留不下后,公子澈与老师们拜别,送他们离去。
吴国在诸侯国中的名声极差,或者说是在贵族公卿中的名声极差,他们常称吴国为蛮夷之国,不敬士人。
但吴国的国力却在蒸蒸日上,这几年挑衅吴国的,都被他们打回去了,然后割地赔城了,而吴国送出去的质子就更少了,不过收到的质子挺多。
-
终于,三年后,吴国彻底用了王室的一套,称世子为太子,嫡公子为王子,庶公子依然是公子。
既然都被称为蛮夷了,那就不用再管礼乐之事,什么越不越矩,有本事他们别越啊。
可惜,其余诸国都没什么本事,纷纷越矩修改称谓。
见时候差不多了,十五岁的公子澈拿出了纸,纸张不易保存,但是它便宜,而且原来要写好几卷竹简的东西,它只需要几十张就够了。
这东西自然被世禄公卿们抗拒,但现在的他们根本无力阻拦,随着公子澈一项项举措的实施,公子澈打败了董文磬,荣登为世禄公卿们最想除掉的人中的第一名。
而且还真有人付诸行动了,可惜吴王和公子澈早有准备,趁机给吴国换了一批血。
这几年,因为知道识字的官员大多是这些人家的子弟,公子澈看了眼竹简,那时候他的想法是培养吴国子民成为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