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罕见地动了火,依然当朝驳斥后原折发回,外加罚俸一年。
本以为只是小事,哪知十二月初,对摄政王的弹劾骤然激烈起来,罪名越加越重。
这一切的起因都是蚩侗王新立。
摄政王离京前,虎符已归还皇上,带走的是一纸调兵令。
然而这本该投身边境战事的二十万兵马,竟出现在了蚩侗境内,拥立蚩侗新王。
北境虽远,但朝中大臣们谁能没几个眼线,不过几天,这消息就由蚩侗传入了京城,掀起轩然大波。
先是御史大夫牵头,御史台诸位大人联名上书,弹劾摄政王以边境战事为由,巧取二十万兵马控制权,干涉蚩侗内政只为满足一己私欲,其心可诛。
言官联名本不足畏,他们专职弹劾,一成的罪名可以说到十成十。
于是皇帝依然按下不表,只说一切等王爷返京再行定夺。
墙倒众人推,摄政王丧失军权又远在北境,一场酝酿了十二年的清算排山倒海而来。
翌日,朝中八十余名文武官员联名上书,兵部、工部两位尚书赫然在列。按满手印的陈情书上列出了“罪人秦时行”十三桩罪状。
一为颓放燕饮,不遵朝制;
二为目无君上,品德不端;
三为结党营私,野心勃勃;
四为贪污受贿,暗含不臣;
五为断袖之癖,引诱圣上;
……
……
领衔上奏的兵部尚书慷慨陈词:“罪人秦时行勾结蚩侗,里通外国,意在谋反,请皇上削其王爵,下谕收回调令,令北境都护即刻将其押解回京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