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周兰来回解释这人脾气有多挑多怪,最后拗不过池琅的胡搅蛮缠,把人带去杨娟家。等到了门口,池琅才知道为什么说她不差钱,因为这片住宅区是东平区和新闸区的交界口,房屋脱离了低矮平房架构,变成中级高层。

杨娟七十多岁,一辈子经历了户城各家缝纫厂的大起大落,在昏暗煤油灯下工作那么多年,还保持着耳聪目明,衣服收拾得整整齐齐,一双眼目光如炬,落在池琅身上一秒,就移回杂志上,拨了拨眼镜框,“不接。”

屋内没开空调,大风扇开得哗啦呼啦的,径直对着人吹,周兰蹭风扇时亲热上前道:“哎哟我的老姐姐,你不是在家里没事吗,顺便帮个忙呗。”

“没兴趣。”杨娟挪了个位置,避开了她挽手的动作,长裤滑下来盖住了苍白的脚踝,“要我接活的太多了。”

“这次不一样。这孩子最近在创业,做一个新品牌,东西嘛都新的很。”周兰朝池琅使眼色,“叫什么解……”

“jcl。”池琅搓了搓手道:“杨奶奶,您好。”

杨娟点点头,“出去记得把门带上。”

周兰尴尬道:“走那么远,好歹听人说两句。”

杨娟起身去厨房,“我听着,你们说。”

所谓事在人为,能找到机会就得见缝插针介绍品牌。池琅之前摆地摊时练到熟透,后来微信接单又不断重复,现在张口就能来,条理分明地把简峋陪他改了很多遍的品牌理念、内容说出来。

等他说完了,杨娟也从厨房出来了,端着两杯水放他们桌前,“知道了。”

池琅一路上没喝水,视线从她深色的布料上扫了一眼,眉头无意识皱了皱,便捧起水猛灌一大口。周兰说得口干舌燥,喝了两口水,“所以你的意见是?”

杨娟慢悠悠地道:“没意思。”

池琅不舍得错过这么好的机会,噼里啪啦道:“我们跟完全厂内流水线生产不一样,很多是客人定制,我们再确定……”

“做的时候还是流水线,我这辈子已经做够。”杨娟打断道:“年纪大了,想歇一歇。退休工资够用,孩子孙子在国外,每年也会往家寄钱,不用为我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