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的八月,桓颢等人参加由各省学政主持的院试,桓颢再次考中院案首,成为本省连中三次案首的小三元,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桓颂和桓项也都考中了秀才。
至此,他们算是通过了童试,获取了科举考试的名额。
桓颢、桓颂和桓项从江宁书院毕业,获得了进入金陵学宫读书的资格。
金陵学宫是一所官办性质的儒学学堂,因学堂、文庙和文昌宫组合在一起,所以又被称为庙学。
在这里担任训导、教谕的夫子,最起码得是举人身份往上。
桓府三兄弟在金陵学宫学了三年,于第四年的八月,下场参加省里面组织的乡试,各省主考官由皇帝钦派,因为是秋天,所以又称秋闱。
这场考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举考试,考中了,称为举人,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官场。
此时的桓颢虚岁17,正面临着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而桓玉珠也于这年的春天举行了及笄礼,成为一个待嫁的闺中小姐,尽管她实际上只有十四岁。
桓颢考试之前,桓玉珠细细地给他准备了考试要用的东西,也给桓颂和桓项各送了一小包参片,让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含在口中,有补气提神的作用。
甄夫人嫌弃玉珠送的参片寒碜,丢在一边,“什么破烂玩意儿,也敢往这里送?”
此时的桓金珠已经十二岁,出落得倒是颇为娇俏,她拿起那包用荷包装着的参片,打开一看,轻嗤一声:“三姐姐如今越发狡猾了,分明只和二哥哥好,却又装得一碗水端平的样子,真是恶心死了。”
桓颂看了一眼,没言语。
反观二房的桓项,在桓宝珠说“三妹妹这礼物送得真不怎么样,哪有人会在考试时用得着这个呀?”时,便将参片抢了过去,收进书匣子里,“三妹妹素来心细如发,她送的都是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