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忘也回望着跪在地上的李时珍,整冠肃容,恭谨而拜:“学生拜见东璧先生,前日里多有得罪,还请先生海涵!”
李时珍也不再隐藏,振衣而立,长髯飘飞,端的是仙风道骨,他朗声大笑:“无忧小友,你是如何猜出来的?”
第35章 尸魃之祸 (十九)
沈忘看着面前这位熟悉又陌生的老人, 眉眼弯弯。东璧先生的大名在这个时代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乃当世之奇人。
嘉靖三十年, 他因治好了富顺王朱厚焜世子的病而医名大显, 成为了楚王府的奉祠正,后又进京做了太医院的院判,风头一时无两。世人都以为李时珍好风凭借力,扶云九万里,结果他只做了一年的院判便辞官归隐, 还乡创立了东璧堂,广医天下人。
在初识李时珍之时,这位老人风风火火,不按常理出牌的做派就给沈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隐约察觉这位老人的身份绝非他自己说得那般简单。
有一日, 春山晚饭后腹痛如搅, 躺在床上疼得汗如雨下, 程彻急得要出门去寻郎中, 被李时珍一把拦住。他取出药匣中的数枚银针, 一扎一抖一提, 不消片刻,春山的腹痛便悄然而隐。其后, 李时珍又将数种药草捣烂,制成药贴,敷于春山的肚脐之上。没过多久, 春山便眉目舒展,呼呼大睡。
李时珍当时对奇经八脉的熟稔, 对药草药理的通晓,让沈忘从他落拓不羁的外表之下,看到了世所罕见的医者仁心。
而李时珍那独特的针灸手法,也让沈忘心下起疑,这哪是一方普通的游医能有的本事?
再后来,当李时珍仅凭一把稻草上残留的气味,就将完整的草药单子列据给他之时,沈忘就更是笃定了李时珍的身份。
初见时,李时珍曾在酒桌之上夸下海口,“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我李四宝书万方,今日二位小友相助之功,日后必当彪炳史册,百代流芳”。现在想来,非但不是狂妄之言,反倒有点自谦之嫌了。
但这些话,沈忘却并不想在公堂之上与众人分享,他只是笑道:“春时有疾,加清凉之药;夏时有疾,加大寒之药;秋时有疾,加温气之药;冬时有疾,加大热之药,是不绝生化之源也,此即为四时。药为珍宝,四时用药,又称四时珍宝。”
沈忘在虚空中轻点指尖,一字一顿道:“四时珍宝,李四宝,即为李时珍。”
李时珍的眼睛亮了,他颇为惊喜地上下打量着沈忘:“无忧小友,你还懂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