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忘微微颔首:“也好……我去去就回。”说完, 他抬手推开了牢房的大门。
牢房中只有戚继光和张绰平两个人,烧得正旺的火盆映亮了二人五官深刻的侧脸。戚继光坐在一把太师椅上,浓眉紧锁, 那种强抑哀恸的表情沈忘似曾相识。张绰平跪在冰冷的地面上,脖子上套着重枷, 脚腕上也锁着镣铐,锋锐的肩胛骨高高耸立着,仿佛刺破夜空的一柄尖刀。
“戚将军。”沈忘恭恭敬敬地向着戚继光拱手而拜。
戚继光缓缓站起身,面上难掩疲惫,声音中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本将已经问完了,剩下的便交由沈御史了。”说完,他也不做解释,向着门外走去。
在与沈忘擦肩而过的瞬间,戚继光压低声音,近乎耳语道:“让他有尊严的死。”
沈忘微微一怔,面上起了一丝动容:“是。”
沉重的牢门被掩上了,跪在地上的张绰平抬起了头,令沈忘惊异的是,他一向无畏放浪的脸上浮起了郑重之色,眸子里也盈满了水汽。
“大小姐不肯见我了吗?”张绰平抻长了脖子,向沈忘身后紧掩的门扉看去。
沈忘的声音很轻,似乎怕吓到这位孤注一掷的可怜人:“近乡情怯。”
张绰平笑了,回味般地重复着那四个陌生又熟悉的字眼:“近乡情怯……”他的乡又是哪里呢?不是在杭州缥缈的烟云里,而是在比宁古塔还要遥远的北方,在那精奇里江两岸的莽莽丛林中。
张绰平的父亲是奴儿干都司治下的一名使鹿部部民,极擅游猎,张绰平便也耳濡目染,自小就生活在马背上,游荡在野林间。在八岁那年,张绰平随父入城售卖皮货,北寇呼至,烽烟顿生,张绰平与父亲走散,被北寇裹挟而去。
张绰平虽然年幼,却颇有胆色,在北寇的帐下隐忍数日,待一夜风雪交加,张绰平趁机出逃。没有马匹,没有弓箭,张绰平失去了自己引以为傲的资本,他唯有跟随一群饥寒交迫的流民,一步一步地向着关内迁徙。
白驹过隙之间,曾经苍茫山林中逍遥自在的小猎户,成了游荡在四九城外的年轻乞丐,而他也是在那里认识了王大臣。
王大臣虽然不是乞丐,但是家中贫寒,比乞丐也好不到哪里去。王大臣一家本在城中的积庆坊居住,为了逃避朝廷派发的坐铺之职,不得不举家搬迁至城外的荒僻之所,同一帮流氓丐匪和当不成太监的无名白混居一处。
王大臣性格憨直老实,眼瞧着张绰平日日在自家附近晒太阳捉虱子,便时不时舀一瓢水、分一口饭给他,张绰平坦然受了,心中也记下了王大臣的恩。然而肉眼可见地,王大臣送来的粥越来越稀,最后竟是比刷锅水还要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