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的一下,朱高煦手松箭射,那只铁箭以电闪之速冲着朱瞻基径直飞了过来。
“皇上!”众人纷纷惊呼。炮火瞬间停息。众人皆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只箭,胆小之人则闭上了眼睛伏在地上连连叩首。
而那只箭却径直刺入朱瞻基坐下的马首。
马儿立即吃痛地跃了起来,朱瞻基顺势跳下马。
“皇上!”众臣纷纷上前。
“没事!”朱瞻基大笑,他仰望着城头对高高在上的朱高煦朗声说道,“这一箭,朕不躲不藏,是替皇爷爷还了叔王舍身相替的恩!”众人这才明白他所说的是当年朱高煦追随朱棣起兵北上,曾经数次救朱棣于危困,更为朱棣舍身挡过一箭。
说完之后,朱瞻基冲着朱高煦竟然深深揖首而拜。
在一片诧异声中,朱瞻基再次开口:“这一拜,是全了我们叔侄的骨肉至情!”
“朕给叔王两个时辰考虑,午时三刻之前,只要叔王开城请降,朕一言九鼎,既往不咎。午时三刻一过将万炮齐发。那时,这乐安城中的一草一木,一兵一卒,将不复存在,所有人都会成为叔王的陪葬。”朱瞻基安静地站在城下,他的话语也不似刚刚那般力透苍穹,声音平和而淡定,他脸上也没有帝王常见的杀伐之气,有的只是如同暖阳般淡淡的笑容。
可是这份笑容却让立于城头之上那些追随汉王谋反的将士们感觉到了飒飒的冷风与侵入筋骨的寒意,只觉得天地间骤然变色,阴云突然压顶,直逼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第二十九章 心似水难量
乐安城下金龙大帐之内,朱瞻基坐在龙案之后,对着一封书信喜出望外,他冲着侍立在侧的诸臣说道:“王谨真是好样的。只身潜入济南,在汉王亲信的眼皮子底下把朕的密旨送到了布政使的手上,如今布政使先发置人,控制了手握重兵又意图与汉王里应外合、首尾呼应的靳荣,经过连夜突击审讯现已查出其党羽天津卫镇守都督佥事孙胜、山西都指挥张杰、杨云等人,真是为朕拨云见日,立下奇功一件!”
英国公张辅听了不禁有些纳闷,他口问道:“皇上何时派王谨去的济南?臣等都不知情,那王谨又是何人?怎么日常议事也没见过。有如此忠勇之士,臣倒想收他当个亲将,好好提拔一下。”
朱瞻基笑了又笑,不置可否。
吏部尚书骞义也十分不解,他想了又想只好揖手说道:“恕老臣愚钝,老臣刚刚仔细地想了想,此次追随皇上亲征的七品以上将领里,好像没有这个名字。许是老臣疏忽了,身为吏部尚书却让这样的贤才蒙尘而未能尽早为陛下引荐,真是老臣的失职!”
营中众臣皆议论纷纷,越是不得究竟就越是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