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便是两者都考?
又比如,女帝之前翻阅户部的账本时,便在嘀咕着看着真费劲。
然后传下了所谓的阿拉伯数字,复式记账法……
钱行书尤还记得他单独面见女帝之时,女帝随口嘀咕过一句,以后科举,数理也得考一考。
虽然是女帝随口一说,但身为臣子自然不可能随口一听。
他决定这一点在之后和同僚议事时得说一说,加进去。
工部尚书同样记得,女帝也曾经说过,你们这工部招人,尽是些别的衙门看不上的人。
魏来面色忿然,却也无从反驳。
谁让他工部在六部中最不受待见呢?
不过,他相信,等火/药降世之后,他这儿得成为香饽饽。
女帝与他私下讨论,对他推心置腹,与他说。
爱卿,你这样不行啊。
下次科举朕让你先挑,得挑些适合工部的好苗子。
工部尚书不知道该怎么挑好苗子……
因为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哪里会专研工人手艺这样的奇技淫巧?
但女帝说了。
明年就又要重开科举。
那他自然不能什么都不准备,到时候女帝问及,一问三不知。
他得回去和工部的下属们,好好商讨一番,工部选拔人才要如何选?
……
许多臣子居然心里都有不少想法。
但如果科考的内容与形式变化,他们是不是又要先昭告天下,让学子们至少知道考些什么,提前准备呢?
不然到时候岂不是寻找不到合适的臣子?
只能说,群臣现在多少有些摸清楚了慕姝的行事作风,思维也跟上了,自觉性也增加了可谓不少。
要做什么事时,第一时间想的都不是因循守旧了。
而是尽可能动动脑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尽善尽美地去完善,交给女帝一份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答卷。
而且比起文科举,大慕并没有实行过武科举。
这是全新的。
群臣不难想象,这是女帝为了应付将有可能发生的战争做的应对。
朝中确实武将凋零。
是该好好选选。
而慕姝布置完任务之后,就回到了玉清宫。
“章霁还在吗?”她出去后便问时莺。
虽然已经提前派人去和医仙男主说过,等她下朝回去,再正式送个别。
但她怕,人还是走了。
时莺:“神医还在宫中,等着您一起回去用膳呢。”
慕姝点了点头。
“陛下,时莺该领何罚?”时莺犹豫了一下,又继续问。
听闻负责宴会的大臣们都受到了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