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第65章 残字

半沁了墨汁的一根细小狼毫笔被胡乱的丢在未完成草稿上,笔尖上滴落的墨滴弄脏了精心草拟的请婚奏章。孤灯一盏,泛着惨白微黄的光晕,映照得书房格外的凄冷。

案几上铺陈着一张明仁殿画金如意云纹的桑皮黄粉蜡笺,纸上用泥金画如意云纹,平滑匀细,连背面也是黄粉加蜡,并洒以金片。明仁殿又名西暖殿,是皇帝读书之处,显然这是御贡纸里的精品。

在这闪耀着奢丽金彩的蜡粉桑皮纸上,是流畅怡丽婉转如流水样的字迹。苏鲁斯体的波斯大楷书写的端庄、高雅、华贵。

“苏鲁斯”一词系源出阿拉伯语,意为“三分之一”,故又称为“三一体”。此书体系从北叙利亚的“纳斯赫”书体风格发展而来。

“纳斯赫”则又称“誊抄体”或“盘曲体”。相比早期的“库法体”,“纳斯赫体”在横竖转接处没有笔锋,因书写更为圆润流畅,故此多用来誊抄文字而得名,也因此取代了“库法体”的独尊地位。“纳斯赫体”笔法多曲线,转角处饱满,字母两端均匀分布在中轴上下,柔美灵动。

据说最早使用此书体抄写《古兰经》的是阿拔斯王朝书法家伊本穆格莱。当时巴格达被视为伊斯兰世界的书法之都,诞生了被后世人称为书法“三杰”的的伊本穆格莱、伊本巴瓦卜和雅库特穆斯泰尔绥姆。

伊本穆格莱则为“三杰”之首,有“书圣”的美誉。

他因书法出众而得到哈里发穆克泰迪的赏识,曾出任过宫廷大臣。是他制定了纳斯赫体、苏鲁斯体的书法原则,并予以规范、定型,大大超越了前人的风格。据传说这位书法巨匠是最先将圆角和曲线引入原始且棱角分明的库法体当中的,并且在哈里发斩断了他的右手后,他仍能用左手写出极其美妙的字体。

后来,伊本穆格莱在他原有的纳斯赫体书风上更近一步的创造出比纳斯赫体更加纤细秀丽的苏鲁斯体,苏鲁斯体书写时词汇与词汇、字母与字母之间可以互相交叉、重叠,或串联、盘缠在一起,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字母有两至三种的写法,且能以花草、树木、鸟兽、建筑或自然风景等形象编织成怡丽奇幻的经字画。苏鲁斯体因其书写难度之大,故阿拉伯人称苏鲁斯体为“众书法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