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天啊!一个传承的链条终于因着勇于求问于本地人而在我脑海里完成了。

阿拉美字母-粟特字母-回鹘维吾尔字母-回鹘维吾尔体蒙古字母!

那么更加重要的知识是:

背面用人血写就的,是什么经文?

解读它的意义对于我来说是重大的!我是一个考古学者啊!尽管称谓前需要加个“女”或许还要按照男人视女学者的惯例必须加入“业余”这个刺耳的形容词。但我是自命不凡的女学者!

还有,为什么会有红珊瑚树?蒙古人并未长期生活在滨海的环境中。我所知的是他们只有在伊尔汗国时短短的百年不到的时间里曾经与海为伴的生活过。其他时代里,蒙古与干草原和沙漠戈壁为伴。他们能见到地中海红珊瑚树的时代就只有定都大不里士的伊尔汗时期。

这,是不是可以作为此抄卷断代的标记?

我的心“砰、砰”直跳。我不断的暗示自己说:“不要骄傲,不要骄傲。骄傲会令你与真正的知识擦肩而过的。”

由于过度的兴奋,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想象力在思维的大海中遨游。将各个残片拼凑成一幅画。伊尔汗国的,一个蒙古人,名字是巴林·伯颜。然后,这部经卷。是用他的血写成的背面经文?正文是阿拉美文没错!背文为维吾尔蒙兀尔文?!我还不敢太过自信的肯定!但我已经步入第三门了!

我用充满渴求知识与教导的殷切目光,几乎是不礼貌的逼视着坐在我身边的亚述老富商。我急切的追问着那经文的隐秘和那株神秘的红珊瑚树身上所内含的机密。

老人细细的翻看泛黄的纸页,似乎是在品读一支甘美香醇的葡萄陈酿。他鹰隼般锐利的深目如刀锋削刻,滑过我所奉上的古卷上面的每一枚字母。他覆盖着浓烈胡须的双唇默然无声的诵读着那些字迹。对于一个信徒来说,那经文是神圣的。他不敢高声宣读,因为这是教中的隐秘。他尚在犹豫中。这我完全能通过观察对方的神情进行猜测,并且得出肯定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