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

大清翻译官 四担白米 1834 字 2024-01-23

“哦,原来是这样,原来秋官的家人是如此虔诚的教徒,怪不得受到教廷的信任和青睐!”胡广礼说这话的时候,眼中颇有些深意。

我只无奈地笑。

关于我的来历,我自己的说法是失忆了,什么都不知道。但大清不会要一个来历不明的人,教廷要用我,就必须给我伪造一套背景。

胡广礼告诉我们,他明日即派人送我们的官碟给广东布政使,由广东方面检查批准后,再往紫禁城递折子,如果皇上准许我们入境,那么我们才可以登广州口岸。

所以,现在每一个外国传教士要有一个中国名字,上报朝廷,才便于认知。

圣多明戈教堂的中国神父吴启光为传教士们取了名字。

带着美好的祝愿,他给古塞取名为郎世宁,杜拜叫杜德美,郎锐叫罗怀中,而大卫叫戴唯德……

从此,我们以中文名字相称。

等待的时间大概需要三个月到六个月,在此期间,传教士们的汉语和汉文化需要再次加强,我们也要对大清的各项有关传教的政策、将要接触的社会和人物,以及全国的各处传教点进行详细了解。

每周有固定的三天,我们要被填鸭似的灌输这些知识,可以说,在这方面,不太关心历史的我和西方传教士一样,都是空白的。

这次,我还要和他们一起向一位六十多岁的何举人学习真正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看来,身为中国人,却不了解中国的根,实在是一种罪过,而我现在穿越三百年时空,是为了赎罪来了。

我隔海望着对面繁华热闹的广州,心潮涌动,难以平静。

中国啊中国,我等不及要回到你的怀抱!

第6章

公元1714年11月10日澳门天气 微凉

没想到,我再次提笔,已经在澳门度过了四个月的时间。

这四个月里,西班牙传教士俄林因为严重的水土不服,病得下不了床,而我每日为教务忙的焦头烂额,学习的时间甚少,对大清的了解仍限于皮毛,心情十分郁闷。

尤其令我感到尴尬的是,在繁体字的学习方面,郎世宁的进步竟然比我还快,其他传教士也比我更快地接受了毛笔。

我读了一些康熙皇帝的资料,主要是那些皇宫里为他工作的传教士们寄回欧洲的信件。

在了解了他的功绩并感受到千古一帝的魅力之后,更加热切地盼望着能早日见到他,只可惜,紫禁城的批文到现在还没有来到。

今天上午,郎世宁在西城区教堂听一名少女忏悔的时候,与她的哥哥发生激烈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