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八世纪初,也就是十几年前,由于西班牙皇帝没有继承人,法国企图吞并西班牙,进而塑造欧洲终极霸权,但野心更大的英国半路杀出,为了阻止法国的计划而挑起了全欧洲的大混战。
为了削弱敌对国的经济实力,各国正规军开始公然劫掠他国商船,水手们尝到了抢劫的好处。后来西班牙皇位之争结束,各国养不起这么多海军,一刀切裁撤,导致大量水手失业。
这世上可能没有什么工作比抢劫来钱更快,于是这些人干脆当起了海盗。他们既有纪律,又有经验,很快招揽了众多同道中人,造最好的船,在各个海域叱诧风云,形成了独特的海盗文化。
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在不抢劫的时候,海盗之间偷盗、打架都是“犯法”的,会被处死或流放。
大规模海盗团纪律严明,对作息时间、个人卫生,甚至头发胡须的长短,都有严格要求。
他们还是民主制度的实践者和捍卫者。
他们通过选举决定船长,投票决定几乎一切事务。
这种制度的好处显而易见,对空间和人口有限的海盗船来说,民主制度有助于团结所有人,不仅能消弭纠纷,还能公平公正的分配资源,无形之中为海盗社会建立了一种纠错能力极强的机制。
可以想象,他们不仅是在讨生活,更是在捍卫理想世界。就像杰克斯帕罗一样,很多海盗发自肺腑地热爱这个身份。
而适应这种生活后,他们很难再接受不公平的封建制度,也就很难被招安。
消灭他们的方式只有两个,其一,消灭海上贸易;其二,出动军队不计代价,斩草除根。
按说,清廷海禁,海上贸易几乎清零,这条航线不该养得起这么大的海盗团。
这个邓三脚集团既然存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走私猖獗。
四爷认可了我的猜测,“其实这些年,总有官员上折请开海禁,只不过大部分沿海官员不仅不支持,还带头反对。他们的理由有很多,这些年来越来越猖獗的海盗是其一,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一旦开海,走私就无利可图。而他们,每年靠走私赚的盆满钵满。我这次来,也想看看,到底有没有开禁的可能。”
“王爷支持开放海禁?”
他轻一点头:“沿海这么多百姓,需要讨生活啊!这里不比内陆,没有贸易,光靠种贫瘠地,他们活不下去的。”
当年为了对付郑成功、让百姓免受战火波及,朝廷下令让沿海居民内迁三十里,致使无数人流离失所,皇上一直很内疚。
可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当时没有更好的办法。
现在,原有的危机解决了,按说可以大胆开放了,可沿海官员危言耸听,再加上西洋诸国的船队一直在沿海一带徘徊,朝廷对付边疆就耗费巨大人力无力,对开放海禁就越发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