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页

多娜 李尾 1759 字 2024-01-24

张丹青轻声喊她,娜娜。

多娜嗯了声,看向她。

张丹青说,他在你房间哭了很久,他问你状态怎么样?我实话说了。

孔多娜和许生辉在十九岁的秋天确认恋人关系,二十三岁的冬天结束恋人关系。

十九岁有什么?有傍晚绵延无尽的风,有躲在大树后面的少年。

第30章 donna (十七)

同邵辉确认关系半年后,孔多娜从报社离职了。

并非深思熟虑或盲从,就是那天她的指导老师约她散步,问她想不想去电视台发展?她的指导老师离开报社去了电视台新闻部。

没多久她也离职了,没去电视台,先做了专职的化妆师。

她对新闻没什么兴趣了,待着没意思,也预见了自己的职业局限,她永远也成为不了大记者。这是她在张丹青身上看见的自己。

张丹青在震区当了三个多月的志愿者,回来从读研一就开始整理素材,想把震区的所见所闻作为非虚构作品给写下来。她伏案断断续续写了一年多,发了几篇给孔多娜看。孔多娜就看了一篇,qq 上同她聊:基调太灰了。

张丹青也在 qq 上回复:我也觉得有点。

俩人坐在各自房间的书桌前,在 qq 上聊。

孔多娜以自己的经验建议:你写完收文件夹自己看没问题,但出版或投稿难度很大。我建议你先沉淀沉淀,先从这种情绪里出来,等离远了再写。用新闻体写。

在她跟张丹青说这番话的同时,意识到这话好耳熟。忽然想到在震区她跟同行们交流,特别是电视台的,他们传回去的片子都被搁置了,领导说调子太灰,拍不来就往回撤。包括他们报社,发回去的报道和现场照片无一不熬夜修改,后来主编点名,说只有孔多娜拍的现场照片能采纳。

她拍了啥?她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她当时举镜头了,第一时刻对准那些悲戚哀鸣的人,但她拍不了,镜头一转拍了废墟和灾况。她拍不了人,不管是活着的人还是压在废墟下的人。之后的日子又断断续续抓拍了些,拍灾民聚一块儿生火煮饭,拍他们聊到什么时,露出的那一霎浅浅笑意……她忘了,她排斥回忆这些,这些画面也是她无意捕捉的。倘若要她专门去拍这些,她是反感的,她反一切的形式主义!

也是在这次跟张丹青在 qq 上聊过后,她第一次去直面回忆震区发生的事情。她尽量不带个人色彩,试着从中抽离出来。也通过这次聊天她做了自我评估,她的新闻野心远大于能力,而一个人的能力又跟个性息息相关。

她没跟任何人商议,果断离职了。将来会不会后悔?不知道。

她跟张丹青总结,说她就是一只井底蛙,池塘都没见过,日日向往大海,大海来了,她呱嗒呱嗒跑过去,一个浪头把她卷了海底。

张丹青听完轻揽住她,用力地抱了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