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防备的守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偶尔有零零散散的弓箭手朝着关外胡乱的射出几箭,夸考的骑射手一边射箭,一边还能用脚驾驭马匹。
密密麻麻的箭从守军的头顶坠落下来,天空中尽是“嗡嗡”的箭鸣。
中华的军队是比较标准的十长制,每十个左右的士兵会有一个十夫长。而十来个十夫长又归百夫长管理。
百夫长之上为校官,统千夫。校官之上便是左将军,右将军,以统万兵到五万兵不等。
最上级的就是主军统帅,这个级别的人物,至少都统御着十万人的军队。
而作为将军级的人一般就都配了参军,谋士,来帮助他们做决策。
在深夜里,将领们都休息了,只留了一个左将军值夜。说是值夜,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没什么好守的,只是规矩而已。
这个守夜的左将军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睡觉而已。而作为校官,按理说是不能离岗的,但是这太平日子过的久了,大家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于玉门关今天并非是战备状态,在城墙上守卫的不过两万多人,单单这两万人还轮了早晚班
而关内的士兵最多不过十万人。独也木当初说玉门关里只有两万守军固然是为了鼓舞士气,也是有人向他通了情报。
另一方面,在独也木心里,他打算今天晚上就分出胜负来。他就是要打闪电战,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中原人就是乌龟壳够硬,擅长防守。
一旦被他们拖住了,城里的人可以安安心心的照常生活,而自己的士兵则有所不同。
这是夸考统一后的第一战,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人心还不稳,急需要一场巨大的胜利来奠定自己的地位。
那个中原的谋士告诉他,当内部出现矛盾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共同的敌人,转移内部的矛盾,让枪口一致对外。原话自然不是如此,但大意如此。
由于中华执行军屯制,也就是说军队除了平时的日常训练以外,在农忙时节,也需要参与生产活动。
如今正是关内小麦成熟的时节,差不多有十万的士兵都下地干活去了。
这对于独也木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在自己进攻的半个小时之内,自己面对的是一万人左右的部队。
而一个小时以后,将面对两万人,一个时辰以后,将面对十万人,而倘若再拖一个晚上,等消息传过去了,那么他将面对二十万大军。
独也木此次出征,也带了二十万人的部队,这二十万人里,原本就属于他部落里的有十万人。
其他十万人,都是各个部落里抽调出来的。倘若独也木不能在日出之前攻破玉门关,那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玉门关里的守军却有可能越打越多,再想取胜就难了。
整个草原上有七个比较大的部落,这七个部落的人口合起来,接近夸考总人口的一半还多。
独也木的部落,原本就是这七个部落中最大的一个。这个功劳在于他的父亲,原本只是另一个部落的旁系,在他父亲的手中,这个部落越发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