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循序渐进

全知全能者 李仲道 2483 字 2024-04-20

但这里,唯一的外人们,大概也就是那些老人了。

但对他们来说,再高妙的音乐又算得了什么呢?能比得上“许医生”的针灸?

完全是不值一提!

所以,都能说成是巧夺天工的这自然山水式的大八音盒,出现后,悄无声息。这山里,唯一对它感兴趣的,也就是郑琴一人罢了。

郑琴是大感兴趣。

八音盒建成之后,早晨、中午、傍晚,不同的时间,都见她在这边流连。

很正常地,她学着为这八音盒谱曲。

但好几天过去了,却眉头越来越是紧皱,连望着许广陵的目光,都是不善的。不过这不善之中,却又藏着太多的难以言说。

山中的建筑,就这般不紧不慢,渐次进行,渐次收尾。

而许广陵对于识窍成就之后,大宗师第二阶段的感受,也一样是在不紧不慢地渐次进行。

有着先前的经验,许广陵直接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定为了“调整和休息期”,根本就没打算在短时间内窥见那第三阶段的玄机。

这不是耽逸,而是渗透着一次又一次经验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识窍成就之后,沟通了鉴天镜是其一。

学习和思悟能力与以前相比有着十倍、百倍或者说本质上的提升是其二。

而对身体的更细致深入的把控,是其三。

识窍的成就,针对的是“识”,但是,当识域成就之后,许广陵一次偶然之中,心念之下,把他自己的身体,投影到了识域中。

那只是心念一动,类似于心血来潮。

但随之,他迷失在了自己的身体中。

或者说,沉浸在了其中。

那是一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情景,却,依稀熟悉,仿佛在哪里见到过。

==

感谢“暗夜十二乐章杰”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卍烟头”的月票捧场。

有观日台,自然就有观月台。

观日台在山腰的东南侧,而观月台被设置在山腰的西南侧,两台隔着一个正南,遥遥相望。

“庚申夜月华,其中有帝流浆,其形如无数橄榄,万道金丝,纍纍贯串,垂下人间,草木受其精气,即能成妖。”

这正是郑琴背的那一段话。

嗯,倒过来。

这段话出自清朝袁枚的《续新齐谐·帝流浆》,也可以说是古代的志怪类小短文,类似于《民间故事》什么的。这本书许广陵很早就看过,倒是不久前,才看过同是袁枚的《随园食单》。

其实“帝流浆”这个名词本出于道藏,但那是和月华什么的毫无关系的一种东西。

月华中,到底有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呢?

哪怕已经大宗师了,许广陵也依然不敢对这话打包票。

当然,不止是月华,还有日光。

道藏中,不止一家一派,有“采日精月华法”。

而许广陵现在所知道的是,日月星光,照向大地,经过大地的某种转化(吸收兼反射)之后,会形成一种被他命名为“元气”的东西,而这种“元气”被草木转化,又变成了“灵气”。

这两种雾气的本质……

以许广陵当下的层次,还远不到接触这种本质的高度。

弄不好,这或许需要先理解,生命是什么?宇宙是什么?

所以……

嗯,月华这么美好,说这么无趣的事情干什么呢。

观月台的形制,和观日台类似,但种植和点缀上,就不需要也类似了,那太乏味。

反正以许广陵现今对于草木的了解和掌控能力,除非生长环境与此地相差实在太过悬殊的,不然,来源于天南海北的草木,都可以在这里生长得很好。

所以,和两位老人商量之后,许广陵在观月台布置了两种花。

一种是最经典的“夜花”,昙花。

还有一种则是桂花。

桂花树是许广陵直接在山脚不远处的密林里移植的,本地天然野生桂花,这个季节,它还在开着花呢。

而在被许广陵移植到观月台之后,一夜之间,这株有几十年龄的桂花树形态大变,不止是拔高到之前的一倍还多,其花朵的大小与香味,俱皆变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