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循序渐进

全知全能者 李仲道 2483 字 2024-04-20

真正地,有了一种“广寒仙子”的韵味。

其冷冽之香,甚至直接地就压过了观日台那边荷花的香味。

而环绕观月台一周的昙花,其开放时,花香一样不能从桂香的弥漫中突围出去,而只能在自己的一方小小空间中,自顾芬芳着。

不过,这倒也符合昙花的气质。

于是,昙花则观其形,桂花则赏其香,两者各擅胜场,并行不悖。

一不做,二不休。

建立了观日台和观月台之后,许广陵干脆在两者的中间地段,又建立了一处“八音盒”。

或者说,音乐流泉。

自山顶的雪水,化作溪流而下,这条溪流可是帮了许广陵的大忙,从前到后,他的许多建构,都是围绕或依赖于这条溪流而成的,而此刻,又多利用了一下。

溪流被他引出了一条支流,而这条支流,流向的,是一道内中有着千百条“小通道”的石壁。

这石壁是天生,但内里的那千百条“小通道”却当然不是。

而是许广陵这位大宗师并音乐上的一代大宗或准大宗,一条一条地精心安排而成。

当溪水流向这些小通道之中后,或疾或徐,或高或低,而发出或大或小、或脆或沉的声响,最终,这些声响汇集在一起,成为一首极为动听的乐曲。

但它和一般的乐曲又不一样。

不仅仅因为它是“天籁”,更因为,它的表现形式非常古拙,能听得出来它是曲子,而且非常动听,但当你想为它记谱的时候……

没法记。

它是复合的、混沌的、既清晰又含糊的。

就算勉强去记,大概让一百个擅音乐的人来,最终,很可能记下的,会是一百首大相径庭的曲谱。

而之所以把这个地方叫做“八音盒”,是许广陵嫌只有一个曲子太单调,所以,通过溪流的贯注,在石壁内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机关,在机关的作用下,石壁内的某些小通道,三个小时,变换开合一次。

一天二十四小时,八种变化。

于是,八音盒,就这么制成了。

说来简单,其实复杂,复杂的不是机关的制作和通道的开合,而是这八首风格各异的音乐。

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是许广陵截至目前为止,最高形式的音乐表现。而这八音盒,若让外人见了,定是会瞠目结舌不己的。

但这里,唯一的外人们,大概也就是那些老人了。

但对他们来说,再高妙的音乐又算得了什么呢?能比得上“许医生”的针灸?

完全是不值一提!

所以,都能说成是巧夺天工的这自然山水式的大八音盒,出现后,悄无声息。这山里,唯一对它感兴趣的,也就是郑琴一人罢了。

郑琴是大感兴趣。

八音盒建成之后,早晨、中午、傍晚,不同的时间,都见她在这边流连。

很正常地,她学着为这八音盒谱曲。

但好几天过去了,却眉头越来越是紧皱,连望着许广陵的目光,都是不善的。不过这不善之中,却又藏着太多的难以言说。

山中的建筑,就这般不紧不慢,渐次进行,渐次收尾。

而许广陵对于识窍成就之后,大宗师第二阶段的感受,也一样是在不紧不慢地渐次进行。

有着先前的经验,许广陵直接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定为了“调整和休息期”,根本就没打算在短时间内窥见那第三阶段的玄机。

这不是耽逸,而是渗透着一次又一次经验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识窍成就之后,沟通了鉴天镜是其一。

学习和思悟能力与以前相比有着十倍、百倍或者说本质上的提升是其二。

而对身体的更细致深入的把控,是其三。

识窍的成就,针对的是“识”,但是,当识域成就之后,许广陵一次偶然之中,心念之下,把他自己的身体,投影到了识域中。

那只是心念一动,类似于心血来潮。

但随之,他迷失在了自己的身体中。

或者说,沉浸在了其中。

那是一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情景,却,依稀熟悉,仿佛在哪里见到过。

==

感谢“暗夜十二乐章杰”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卍烟头”的月票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