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变态连环杀人犯,他们不是基于恐惧在杀人,甚至连报复都谈不上。就是将杀人当成一种享受,其内心状态跟“想要去环球旅行”这种怦然心动,应该是同一种。
到最后,那些变态连环杀人犯会因为渴望被捕而被捕。这难道不是生活满足角色的愿望吗?如果要承认信仰,要承认生活不带有敌意,那么必须也要承认生活会满足邪恶的不基于恐惧的杀人愿望。
上善若水,那么洪水是不是水?海啸是不是水?
要么就必须承认屠杀这种违背人为道德的行为同样是“上善”,要么“上善若水”这句话就是屁话。随便,请选择一个。
事实上,在“不害怕生活”的状态,很难将邪恶认定为坏事。当知晓自己不用害怕生活,当明白整个世界都是虚假的存在,当了解这一切不过是精心策划的梦境之后,邪恶仅仅是戏剧张力而已。
就算外星人屠杀上百个星系,也无法伤害到我,谁能伤害到那份觉察呢?
从来没有听说过,电影人物跳出来将屏幕毁掉的事情。没有屏幕,拿什么来承载电影光线?没有电影光线的交织,人物如何出现?景色如何出现?
认为邪恶是一件坏事,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完成。认为袁长文这个角色不能变成邪恶,同样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完成。
在一场游戏之中,谁会在意角色的善良与邪恶呢?如果所有游戏都是善良的角色,那么整场游戏如何进行?
当然,这些讨论都是建立在时间线性流逝之上,生活的流动也仅仅是一种猜测。只是,我没法又承认时间,却又不承认宿命论。也没法又承认生活的流动,却又不承认邪恶也能获取生活的流动。
脑子里的扭曲啊,请问你还能嚣张多久呢?
我总是下意识的认为,善良是好事邪恶是坏事,这种区分本身就是来自恐惧。
如果善良的人有机会触碰真实,那么没道理邪恶的人没有机会。在真实面前,善良和恐惧都是不真实的,都是不存在的东西。既然都是虚假的元素,又怎么还有高低上下之分呢?
善良仁慈可以触碰真实,那么邪恶的人同样可以触碰真实。
那份觉察跟善良邪恶毫无关系,角色的所作所为也同样没法影响那份觉察。我总是会认为,触碰真实的人应该很和蔼、仁慈之类的。但是,为什么触碰真实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邪恶的人呢?
触碰真实之后,就不会相信脑子里的扭曲,更不会听从所谓的道德来权衡自己的行为。那么,为什么不能成为邪恶之人呢?就因为我脑子里的扭曲认为善良是好事,所以判定“触碰真实”这种角色的最高级别,应该是“善”的集合体?
这简直是荒谬至极啊!
我自己先假设了一种状况,并且丝毫不怀疑自己的假设,牢牢将这个假设当作真实。一旦现实没有符合我的假设,那么我不会思考我的假设,而是直接判定对方是错的。
关于所谓的大师必须是道德模范这种想法,在我脑子里还少吗?总是将善良认可为好事,将邪恶认为是坏事,这种扭曲已经深深扎根在我脑子里。
触碰真实的人,只会按照生活的流动而选择行事。那么,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生活的流动不需要一个邪恶之人呢?
甚至,根本不需要触碰真实,哪怕仅仅是打碎模板角色成为自定义角色,也可以变成邪恶之人。
之前的章节一直在强调“不害怕生活”,在这种状态下就是自定义角色。因为不害怕生活,那么所做的事情都是发自内心的冲动。不会再去思考什么后果,不会依照脑子里的扭曲去权衡生活。
因为我不害怕生活,所以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每每这样想的时候,似乎美好的生活就在前方。事实上也是如此,成为自定义角色之后,整个宇宙就成为了游乐场。我想要的宇宙必定会给我,因为整个宇宙都是我,有什么理由自己拒绝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