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提前设定规矩的行为,就是在建立角色的自我定义。提前设定好,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做,本身就是在抹杀生活的流动。
需要一个变态连环杀人犯,为什么我不去做?就因为道德?
都是觉察到的画面内容,都只是定格动画的纸上元素,再怎么悲惨也无法伤害纸张分毫。所谓的摧毁人生,只不过是一种未经验证的假设。
“这样做会摧毁人生,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在我有限的知识和认知里,这样做会摧毁人生,而且由于我脑子里扭曲的局限性,所以我会问今后的生活怎么办?”
这份思维不属于我,上述的思考也只是觉察到的画面内容。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陀的思维、耶稣的思维,同样只是虚假的存在。那些话语,同样只是虚假的文字。
指路牌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事实上,“不害怕生活”就应该是终点,这样的话可以不用去思考什么时间连续性思维真实性之类的问题。“不害怕生活”带来的就是不害怕,而这种不害怕自然会消除脑子里的扭曲,此时的愿望就是真的愿望,而不是脑子里扭曲带来的别人的愿望。
不害怕生活而放肆生活,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活法吧。
当然,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扯淡。任何一种创作者都知道,对立元素的重要性。无论是什么创作,小说、乐曲、电影、游戏等等,都不会只存在单一的对立元素。比如只有好人,只有好事,只有积极向上。
必须要有对立元素同时的存在,才会让这一切变得有意义,也会让这些事情变得有趣。而“有趣”这种想法和状态,本身就是建立在“不害怕生活”的基础上。
没有什么可以宣称“真正的”三个字,所有的真正的活法、真正的事业、真正的人生之类的,全部都是人为的扭曲。
其实,它们也挺好的。
这份思维竟然不属于自己,而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存在。
这种想法有些奇怪,但更奇怪的是,我竟然接受了这种诡异的状态。或者说,我不再相信那份思维属于自己,不再相信是我控制着那份思维。
尽管那份思维斩杀了脑子里的扭曲,尽管那份思维一直在努力朝着真实前进,尽管那份思维的连续性让我感到真实得无容置疑,可惜,终究只是觉察到的画面内容而已。
任何将画面内容进行解释,进行相互关联,进行任何推理的行为,都是扯淡。没错,这种解释可以让生活得更好,可以让角色有时间思考什么房子车子旅行荣誉等等人生大事。
本来就应该这样,这才是精心策划的梦境,让角色放肆思考任何东西。但是,绝对不能去思考什么真实性问题。
我才是破坏者,也是毫无意义的存在。
所谓的灵性追求,只不过是角色华丽的外衣,一个更加闪耀的角色属性罢了。这跟真实有什么关系?让角色慈悲?让角色仁慈?
另一方面,这些东西才是有意义的。不管是被父母逼婚,还是自己努力奋斗咸鱼翻身,又或者只是平淡生活,吵吵架挣挣钱,笑笑哭哭闹闹。
如果有看官可以看到这里,也许或多或少能够感受到这种状态吧。不过,谁知道呢?就像,我怎么知道这些章节会发出来,又依旧还有看官跟随呢?
没必要继续思考了,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好思考的。
我此刻觉察到袁长文这个角色在斩杀,觉察到袁长文这个角色还没有完成。那么,这就是这样的,整个画面内容就是如此。有什么好吃惊的?又有什么好问为什么的?
至于接下来袁长文这个角色是努力还是放弃,都只是画面内容的元素而已,又不是我能够操纵的。那份觉察只是负责觉察,仅此而已。
袁长文这个角色的言行都跟我无关,那份思维同样是画面元素,谁知道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呐。尽管看起来袁长文这个角色已经跟那份觉察很接近,尽管那份思维看起来跟之前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