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第一步209

不过,那又怎样?就能说明这份思维是从之前到现在的吗?

就算那份思维模拟那份觉察,也只是那份思维也只是虚假的存在而已。并不能说,因为觉察到角色的言行符合“那份觉察”,也不能说因为那份思维的思考模式跟“那份觉察”一样,就推断角色触碰真实,或者推断那份思维在改变之类的。

我不知道那份思维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因为“变化”这种词汇本身就是建立在时间的线性流逝之上。所以,这种变化让我一直非常困惑,也让我不敢相信这份思维竟然与自己无关。

可是,认为有关,认为那份思维变化成现在这样,这本身就是假设时间的线性流逝,以及假设自己脑子里的记忆是正确的。

所以,只是一个角色而已,还有什么好讲的呢?统统都是画面的内容,还有什么好分析的呢?至于角色为什么从相信脑子里的扭曲,变为不相信脑子里的扭曲,这种废物问题请不要再问。

因为我不知道,而且没人可以知道。任何宣称“我存在”之外的知识,都是扯淡,都是将假设当作真实。

而那些“汝即彼”、“非二”、“那份觉察就是一切”、“真实永无止境”、“角色存在必定虚假”之类的话语,根本就是“我存在”的另外一种说法。

就像a+b=c,你不能说666a+666b=666c这是新的内容,也不能说6c-6b=6a是新内容。更不能因为那个“6”非常多,以至于整个章节都容纳不下,而宣称这是一种新的知识。

但是,任何知识都是几乎建立在时间线性流逝的基础上,或者建立在脑子里的记忆是正确的假设上。为什么要这样假设?又为什么要相信这种假设?最后,为什么不能讨论这种假设?

极端?钻牛角尖?毫无意义?浪费时间?

也许吧,别人的话语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我也不会去跟别人争辩什么,因为对于整场梦境而言,我才是那个老鼠屎。所以,还有什么好交流的呢?

看到袁长文这个角色高谈阔论?也许会发生吧,我不知道。

任何提前设定规矩的行为,就是在建立角色的自我定义。提前设定好,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做,本身就是在抹杀生活的流动。

需要一个变态连环杀人犯,为什么我不去做?就因为道德?

都是觉察到的画面内容,都只是定格动画的纸上元素,再怎么悲惨也无法伤害纸张分毫。所谓的摧毁人生,只不过是一种未经验证的假设。

“这样做会摧毁人生,今后的生活怎么办”,这句话的完整表述是,“在我有限的知识和认知里,这样做会摧毁人生,而且由于我脑子里扭曲的局限性,所以我会问今后的生活怎么办?”

这份思维不属于我,上述的思考也只是觉察到的画面内容。没有什么好说的,也没有什么好想的。佛陀的思维、耶稣的思维,同样只是虚假的存在。那些话语,同样只是虚假的文字。

指路牌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事实上,“不害怕生活”就应该是终点,这样的话可以不用去思考什么时间连续性思维真实性之类的问题。“不害怕生活”带来的就是不害怕,而这种不害怕自然会消除脑子里的扭曲,此时的愿望就是真的愿望,而不是脑子里扭曲带来的别人的愿望。

不害怕生活而放肆生活,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活法吧。

当然,这种说法本身就是扯淡。任何一种创作者都知道,对立元素的重要性。无论是什么创作,小说、乐曲、电影、游戏等等,都不会只存在单一的对立元素。比如只有好人,只有好事,只有积极向上。

必须要有对立元素同时的存在,才会让这一切变得有意义,也会让这些事情变得有趣。而“有趣”这种想法和状态,本身就是建立在“不害怕生活”的基础上。

没有什么可以宣称“真正的”三个字,所有的真正的活法、真正的事业、真正的人生之类的,全部都是人为的扭曲。

其实,它们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