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金蛮咄咄鲸吞意

棠溪玉龙真 僧不戒 1588 字 2024-04-21

风裹山头,林遮碧水,巍峰耸叠,岩廊接空,四月的嵩山正是一派大好景致。

晨钟响罢,少林群僧毕集于大雄宝殿中,按法、戒、智、无、元的辈分依次站立,闻木鱼,颂法华。梵音普照万物,禅意萦绕刹门,虽然河南早已陷在金兵的铁蹄之下,但是少林寺却在连年战事中全身而退,存留了下来。

在金人眼中,少林寺像是横卧于金国疆土上的一道疤痕;而在汉人看来,少林寺更像是扎在金国强权心头的一枚硬刺。

四月初二,正是方丈法业大师出关的日子。

群僧诵经已毕,坐在中庭佛像前大蒲团上的老僧缓缓站起身来。这老僧脸长额瘦,双耳垂肩,素眉长二尺,白髯挂胸前,神采清朗,鹤骨仙颜,一身褪色旧僧衣,外披金线格纹红袈裟,恰如一株百年老松,苍迈豪健,令人望之生畏。

这老僧正是少林寺方丈法业大师。

法业大师站起身来,朗声说道:“六日之后,便是本寺佛诞大会,届时少室山上群豪汇集,诸事繁杂,各堂各院须妥善打理,务使井井有条,以免差池。”众僧闻言,双手合十颔首应道:“谨遵方丈法旨!”

法业大师接着说道:“历次佛诞大会虽然都有送帖,但是慕名而来的人亦不在少数,到时候难免鱼龙混杂,还请戒律院法真师弟亲率三百棍僧巡山护寺,以防不测。”

戒律院首座法真大师从一旁闪出,躬身道:“谨遵方丈师兄法旨!”法真大师乃是少林第二高手,以一手神乎其技的“大乘翻魔指”载誉江湖,平日里虽然少言寡语,但最是刚正不阿,执掌戒律院多年,寺中无不钦服。众僧见方丈亲点法真大师护寺巡山,更加不敢怠慢,个个绷紧心弦,各司其职去了。

待众僧离去,法业大师便和寺中其余“法”字辈的一众高僧谈起话来,法真大师问道:“方丈师兄这次入关整整一年,不知可有所悟?”法业大师摇摇头道:“众位师弟有所不知,我入关修佛实出无奈,乃是为了避祸。”说着从僧袖中抽出一块镶银兽皮交给众僧。法空大师接在手里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粗硕的字:

敬拜方丈大师:

自古强弱相争,成王败寇。弱宋主上昏聩,朝臣佞乱,英雄受戮,义士钳口,以至贼盗放横,民不聊生。比及锋镝四起,刀兵祸连,百姓如披水火,四方如堕泥盘。吾太祖出身于苦寒,立志于四海,驰骋于山河,扬名于天下。英伟雄才,古今罕有。虎胆大略,天下无双。振臂一呼,举国同声。兵强马壮,锐不可当。今扫荡盗猖,如风卷残云。攻虏群寇,似水漫残霜。今宋脉衰微,土崩瓦解,有识之士,面北而拜。嵩岳之地,尽为金土。少林寺千年盛隆,远托名望,可叹宋室蠢辈,不加重用,以至庙宇破颓,佛法不兴,深为可恨!吾主虚怀若谷,礼贤下士,崇善礼佛,好为良举。久慕宝刹之名声,愿效唐宗之旧事,揽少林于麾下,兴大金之社稷。特敕少林寺易为“护国金禅寺”,加方丈法业大师尊位“护国远道大神法师”,其余众僧,各有封赏。王言如鼎,勿负圣意!

金国平南大将军蒲察宗翰拜上。

法空大师读罢,哼了一声,道:“金人妄动干戈,视我汉人百姓如猪狗,流虐已久,如今却如此巧舌,想要收买我少林,好大的口气!”法空大师乃是罗汉堂首座,武功造诣甚高,只稍逊于法真大师,成名绝艺“普陀枯罗腿法”精妙深湛,名誉天下。

法业大师道:“如今少室山尽归金人统辖,我少林虽不能数典忘宗,终究也是受制于人,我所耽的不过是本寺荣辱兴衰,所以才假托闭关,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法源大师道:“金人如今兵戎正盛,倘若他们突然发难,却又如何是好?”这法源大师乃是少林明禅院掌院,精通医道,武功虽不如同辈的其他老僧,但点穴的功夫却是世间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