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隆祥酒楼

何不执绣春 张九修 2183 字 2024-04-21

柳源看着正在思考的张武两位大人,顿了顿,喝了口茶接着说:“这么做的话,一来不用自己出资,二来难民闹事解决了,这三来嘛,城内城外百姓看到两位大人如此体恤灾民,肯定是众口相传,常在城中的京官儿听到了,那还不是对两位大人的仕途”柳源点到为止,看向两人。

武廷佐颇为意动,自己从一开始,就把这一个个的灾民想成了一个个的麻烦,毕竟城内城外都有着比自己官职大不少的人,如果说让灾民进城,不小心得罪了这些人,可就不是自己这小小的八品县丞能承受的了。

在这种潜意思的驱使下,这事才会处理起来这么棘手,刚才听柳源这么一说,原来换种思路的话,这些灾民实际上个个都是宝贝疙瘩了。此时的他不禁看向柳源,想到这小子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没想到脑子还挺灵光,待日后让人查查此人底细,来路没什么问题的话倒是可以为我一用。好像一时间忘了刚才要秋后算账的事了。

张贯心机差武廷佐甚远,听了柳源的话不免喜形于色,对柳源的态度也转变了不少,当下便笑呵呵的对柳源道:“柳相公此计甚妙,本官倒是一时间没有想到。”

柳源却稍微摆了摆手道:“此乃第一步,但是灾民太少,大人勤政爱民,为君分忧的名声传的太慢,因此需要这第二步。张大人和武大人可差些衙役去往周围各县,碰见受灾的就报:‘临清知县和县丞大人体恤灾民,特在临清城外舍粥施衣’,不出三日,张大人和武大人的清名便可在东昌府以及兖州府远播了。”

听柳源这么一说,张贯眼神一亮,有点喜不自胜了。向来沉稳的武廷佐也不由得心跳加速了,他本来就是个商人,之前在张贯身上的资助,然后花钱通路子这些都是投资,现在打着张贯的旗号捞银子不过是在回本和盈利。现在有了往前再进一步或者几步的机会,那权利的滋味确实太过吸引人了。

压下心里的激动,武廷佐说道:“柳相公锦囊妙计,本官是佩服的很,只可惜此刻没有酒,本官只好以茶代酒,敬柳相公一杯。”

张贯也缓过神来,同样举杯道:“本官也同武大人一同敬柳相公一杯。”

柳源端起茶杯,忙到:“不敢不敢,为两位大人分忧乃是小生的荣幸。”

喝过茶后,又接着道:“再说就算此时有酒,小生饥饿时日过多,恐怕也不能饮上一杯了。”

在献计之后,武廷佐和张贯就对柳源没有了敌意,反而还想着如何拉拢为己用。所以此时听到这么一说,武廷佐便把在远处不断张望的高矮两差人叫来,吩咐道:“你们二人赶紧带柳相公去隆祥客栈,找掌柜的说这是我的朋友,让他找间上房,准备些美食佳肴,好生款待,万不可怠慢了柳相公。”

然后转过头来对柳源道:“柳相公,本来本官是该亲自送你过去了,但是这灾民一事实在不可耽误,所以就请柳相公见谅了。”

柳源知道他们如果要按自己说的办,要安排的事确实也不少,便起身回道:“多谢武大人抬爱,大人公务要紧,小生这就告退了。”

从城门楼下来,柳源精神一松,差点没站住。心想“转生”到这也实在太凶险了,不被饿死就是被吓死。刚才虽然表现的泰然自若,实际上也是在强自支撑。还好自己在“前世”中通过电视电影或者小说等,见过太多这类的场合,依葫芦画瓢,说的也算是有模有样。而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古人诚不欺我。要不是给两人画了一张大饼,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今天怕是要交代在这了。

转念一想,这倒也值得,自己的“前世”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自己哪有机会像现在一样帮助这么多的灾民。虽然说受点惊吓,但那成就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至于那两个县官,就算他们动机不纯,只是要博得名声,以图日后升迁发财,但是如果真能助这些灾民逃过此劫,得些好处也是应当的。

——————

午后,其余三个城门的灾民都回来了,重新聚在广积门外。

听城门守卫说,午后知县和县丞大人要亲自为灾民施粥,众人诽谤了半天,终于起了效果,无不是喜形于色,早早的来到广积门外等候了。

果然,差不多到了未时三刻,城内传来了沉重的车轮声。几个衙役头前带路,后面是知县张贯以及县丞武廷佐,两人都是头戴乌沙身穿官袍,看模样甚是庄重。再后边就是几个紧衣窄袖的壮汉,推着三辆推车,每辆推车上都装着一米多高的粥桶。听着轮子的声音就知道桶里粥的分量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