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到秧苗的农民抱着托盘回到田边,把秧苗从盘上移到插秧机上。插秧机有单人双行、单人四行、两人插秧机、三人插秧机几种,今后会根据使用意见决定选择一两种作为常用设备。
今年的育秧采用工厂化水稻育秧,将稻种播在带土的规格化育秧盘内,发芽、出苗和育苗过程全部在育秧盘内进行。育秧盘的长宽尺寸与水稻插秧机秧箱的尺寸一致,育成的毯状带土秧苗可直接装到水稻插秧机上。
这可比去年有了飞跃式的进步,今年要插秧一千公顷,可人员只有去年一半,这些都是工业化带来的变化。
人工插秧机配合工厂化水稻育秧,是今年能以一半人数完成去年几倍种植面积工作的保证,今后农业活动不会再是全体民众的头等大事,就会像地球上一样,新生代的城市人口对农业生产一知半解,不曾亲自参加农业劳动。
由于没有化肥且地域广阔,农业采取了一年一休的种植方案,既某块地种植一年后休耕一年。今年种植水稻的田地就是蒸汽机车辆出现后新开垦的,去年的水稻种植区域今年在种植牧草。
由于蒸汽机比起内燃机庞大了很多,蒸汽动力插秧机这个念头只在左鹏涛脑子里转了一下就被消灭了。他还设想过在田地两边架设蒸汽机,拉动插秧机行进的方案,认真思考后这个费力费事又难以移动的方案也被枪毙掉。
左鹏涛出于对机械化自动化的追求,很是想了不少脑洞大开的方案,不过都在酝酿阶段就认识到缺陷,都统统枪毙掉,最后只有采用人工插秧机。
人工插秧机的速度也不算太慢,地球上的资料是一个人一小时插秧零点八到一亩地,这样算下来两个人一天完成插秧一公顷的任务毫无压力,一千公顷也不过是两天的事。
哪像去年春天,三百公顷两千多人都干了三天,还一个个都是起早摸黑拼命干才完成,这给正排队领取秧苗的农民带来极大震撼,左鹏涛在田边都听到身后许多人说这插秧方式像做梦一样,不知不觉间就往返一趟,手工的一行这点时间能插个一半就不错了。
震撼过后带来的是对科技的渴望,有子女的农民纷纷表示要让子女好好学科技,还年轻的农民就都表示自己要加倍努力学习文化,这让左鹏涛甚为高兴,底层民众也有了发展科技的动力。
d看小说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