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 99年春节的团队(七)

我的导游生涯 邢乐文 1708 字 2024-04-21

黄流附近古迹不算多,我们走走看看,便来到关帝庙。关公为我中华武圣,其讲忠重义,为世人所景仰,所以连海南边陲的黄流镇也有关帝庙。本地人敬其为神,因此庙里香火很盛,关公的精神也实实在在的融入黄流人的血脉。

黄流镇的关帝庙乃中国最南端的关帝庙,由于时间长远,庙已有些破旧,好在我黄流之英杰雕像大师林毓豪先生为其重塑了石像。小庙不大,没一会就逛完,我朝关二爷拜了拜,便又汇入赶年货大集的人潮中。我们好不容易挤出人群,同学提议到莺歌海盐场看看,我就想落个清静,就和他一道包了辆柳州小货前往。

莺歌海盐场离黄流很近,驱车20分钟也就来到,小时候偶遇家里揭不开锅没钱买菜时,母亲就会给我们煮白粥,然后洒上莺歌海盐场的粗盐粒一搅拌,那喝着也香,我经常都喝得肚子滚瓜溜圆。吃着盐场的盐长大,我倒饶有兴趣到盐场看看这盐是怎么个来历。

一到盐场我深感震撼,井字形的盐田一望无边,就如同中国象棋的棋盘一般,由堤坝隔出一个个小池,小池边已堆了成堆的盐,如一座座白色的小山丘,有些小池里水已快干,但盐还没收,池底白花花一片,让整片盐田如同北方的下雪天。。。。。。

我们看到盐场工人不停的推拉搅拌着小池里的卤水,白花花的盐不断形成,便问他们这盐的制法。原来涨潮时海水从纳潮口闸流入储水湖,通过扬水站,再流过初、中、高级蒸发池,这样海水的咸度越来越高,就是人们常说的“卤水”,这时再把卤水引入结晶区,就是我们看到的一个个小池。盐工们不停推拉搅拌,加快其结晶,最后就形成了白花花的粗盐。这粗盐还不能马上吃,需得炒制,不然味苦,甚至因含化学成分容易中毒。

由于盐场空旷,管理老有漏洞,加之盐来之容易,小时候大家贫穷,周边的女人经常偷盐,盐场知道大家生活艰难,又是邻居,只要偷的不多,也就睁只眼闭着眼。我母亲也偶而随同村里的妇女偷个一两簸箕,回家自己翻炒,再用石臼将花生米大小的粗盐捣碎。

莺歌海本来就是世界上最咸的海区,加之终年烈日当空,生产优质盐的条件得天独厚。此时太阳已至中天,晒的难受,加上这里盐味挺冲,还有些挥发物,让人有些不舒服,加上包车司机一再催促,我们连相都没照就匆匆离去。

回到镇上已是中午,我和同学平时聚的少,他提议吃本地名吃,号称海南第五大名菜的黄流老鸭,我与他一拍即合。

这黄流老鸭为何为此出名,引天下食客向往,且听下回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