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青梅竹马

草根传奇 汉阳子 1721 字 2024-04-23

三天前一个闷热的深夜,巧珍翻来覆去怎么都无法入睡。恼人的汗水,浸湿了衣裳,也浸湿了枕头。于是她披衣起床,下到天井里,从古井中打来一盆清凉的井水,想擦擦身子去除暑热。突然,对面东厢房里传来一声“吱呀”的开门声,巧珍连忙端着木盆跑进房中,趁着朦胧的夜色,她看见一个人披着衣服,拖着布鞋从房中走出,他手里拿着一把蒲扇,在巧珍的门前站立片刻,然后打开大门,径直向外走去。

房里的巧珍透过门缝,借着夜色一看,出去的人是幺哥。这深更半夜的,他是要到哪里去?巧珍来不及细想,连忙穿上衣服,蹑手蹑脚地跟了出去。

幺巴子走得很慢,月亮的清辉把幺巴子的影子长长的投在地下。夜色非常的迷人,银白色的月光把沉睡的齐家河岭照得一片雪亮,那棵歪脖子柳树的浓密的树影被月光一照,像镀了一层银光,在月色下闪闪发亮。老柳树上的鹊雀子也早已入睡。齐家河岭一片沉寂,天气异常炎热,没有一丝风,连狗都热得喘不过气来,停止了吠声。幺巴子轻手轻脚地来到立善堂前,在齐王氏的窗下轻轻地敲了三下,没动静,于是他又敲了三下,还是没动静,屋内死一般的寂静。幺巴子痛苦的用拳头一拳砸在自己的大腿上,双手抱着头蹲在了地下。

这一幕被悄悄跟来的巧珍看了个一清二楚,存在巧珍心中一年多的疑团一下就解开了。

从巧珍记事起,来老贤公家说媒的人就络绎不绝,可幺巴子从来未松过口。无论多么标致的女娃,幺巴子连看都不看。前几年巧珍也和老贤公他们一样替哥哥着急,可最近一年来,随着巧珍一天天地长大,每当有人来说媒,巧珍就会感到一阵莫名的恐慌和难过。每次都冷汗涔涔的从那个梦中醒来时,巧珍总是要难过好几天。其实,巧珍还未意识到,这一切缘于那个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的幺哥,他早已走进了一个少女的心中。

巧珍曾一次又一次地问过自己,幺哥为什么谁都看不中,难道是对我这个幺妹情有独钟巧珍深信,论人才,她的美貌是配得上幺哥的。想到这里,她便暗暗高兴。

有几次,在饭桌上,巧珍红着脸给幺巴子夹菜,用一双美丽的凤目偷偷瞄幺巴子时,她的心就会“砰砰砰”地乱跳。没有明了自己的心事之前,巧珍给幺巴子洗衣服,叠衣服,收拾房间,就像一个亲妹妹一样地照顾幺巴子,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随意。

幺巴子大巧珍十五岁,从小,巧珍就是在幺巴子的背上长大,巧珍动不动就趴在幺巴子的背上,让幺巴子教她念《三字经》、《百家姓》。她搂着他的肩膀撒娇,钻进幺巴子的被窝睡觉,一切都像亲兄妹一样自自然然。这一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悄悄的发生了变化。当巧珍渐渐长大,变成一个美丽的少女时,巧珍的心里发生了微妙的改变。首先,她不再动不动往东厢房跑,再也不钻进他的被窝睡觉了。后来,她一看见幺巴子就莫名地脸红,莫名地心跳。直到有一天,幺巴子像往常一样捧着她的小脸要刮她鼻子时,巧珍的脸刷一下全部红了,脸红得像一块刚染了色的红绸布,连眼睛都通红通红的。幺巴子才意识到,这个跟屁虫一样的黄毛丫头已经长大了!

从此,幺巴子再也不敢随便碰巧珍了。

从幺巴子无意中触碰到巧珍的那一天起,巧珍那一倒头就睡的习惯就被彻底地改变了。她开始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两眼望着厚厚的蚊帐顶,才十四岁的少女有心事啦!巧珍无数次地回味着幺巴子碰到她时那种浑身酥酥地,麻麻地,像电流涌遍全身的感觉。实在睡不着,巧珍就把厚厚的蚊帐打开,让蚊子飞进来,听着蚊子嗡嗡的叫声,蚊让子在她雪白的腿上叮上大包小包,任凭蚊子吸饱血后,然后又用小巧的手把蚊子一个又一个拍死。手上、腿上,拍得血迹斑斑。巧珍一夜夜的这样折腾着自己,巧珍我是怎么啦!她热切的盼望着天亮,天亮该干什么呢?她最想见到的人就是幺哥。

巧珍的变化,被细心的莲姑发现了。

一天,老贤公一家三口,加上林汉一家三口,坐在堂屋的一张八仙桌上吃饭。因家中人丁不旺,所以老贤公一直要林汉一家和他们同桌吃饭。两家人处得像一家人一样。林汉一个外乡人,承蒙族长贤公收留,常怀感恩之心,再加上身处异乡,无亲无故,老家因被黄河大水冲了个精光,他于是把族长家当成了自己的家。十几年来,他屋里屋外,田头地下,和莲姑、巧珍精心伺候族长一家,早已没了主仆之分,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族长贤公的堂屋,在左右两厢房的正中,一道高高的门槛,是一整棵柏木做成的,这足见贤公家的威仪。门槛后堂屋的地面用厚厚的青砖铺地,一脚踏上去,可听到浑厚的像金属音一样的回声。门槛上方,正对着天井的一口古井,有八扇朱漆的大门,门上雕刻着透明格子的窗棂,窗棂上分别镶嵌着梅兰竹菊、松鹤延年、麻姑献寿等六福木雕画,寓意吉祥,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正中间摆着一张檀香木的八仙桌,桌子四周雕有哪吒闹海、五子登科、喜鹊闹梅等小人画。八仙桌后面是一张雕龙画凤的供桌,上面供着一尊雪白的瓷观音,宣德炉中青烟袅袅。前面三牲供品,供果一应俱全。观音香案旁还供奉着齐氏列祖列宗的家神牌位。正中上书:汝南堂上齐氏历代列祖列宗尊显考妣之牌位,左边写着:千秋义勇关武夫子,万世师表孔文宣王,黑虎玄坛赵公元帅。右边写着:紫竹林中观音大士,本莊土地里域正神,九天司命太乙府君。这样的家神匾在江汉平原的农家,几乎每家堂屋正中都有。供桌上方悬挂着一幅孔子像,图像两旁用行草书写着一幅对联,是幺巴子的手笔。上联:耕读传家闻书香;下联:嫁檣留世听凤鸣;横批:万世师表。

堂屋的四周,是一根根合抱粗的杉木立柱,有九根,中间用鼓皮,这鼓皮用杉木等圆木锯成厚约2厘米的板材,根据两柱之间的大小,镶成相应的形状,嵌在两柱之间。作用类似于今天的内墙。因用桐油反复浸润,表面光滑而富有弹性,故名鼓皮。是旧时江汉平原家境殷实人家房屋的必要饰件。它平平整整,用桐油油得锃亮,彰显富丽堂皇。立柱上分别写着:童言无忌、招财进宝、天官纳福等吉祥语。

两家人,老贤公坐在上首,旁边是胖三婶,幺巴子是少爷,按规矩父亲在上,他不能坐下席,于是和巧珍坐在东侧,林汉坐在下首,莲姑坐在西侧,他们围着一起,埋头吃饭。

老贤公治家很严,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吃不言,睡不语。”所以吃饭是不准说话的。大家都在埋头吃饭,可巧珍总是吃得心不在焉,一双美丽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幺巴子,不时地帮他夹菜、盛饭、端茶、递水。以前做这些,巧珍做得自自然然,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变得扭捏起来。总是红扑扑的脸上挂满羞涩的红云,一双扑楞楞像毛桃一样的眼睛,总是围着幺巴子在转。这一切被细心的莲姑看得一清二楚,她用脚踢了踢林汉,可是这个老实的中原汉子并不知道莲姑的用意,边吃边嚷道:“你个死婆娘,你的脚不要乱踢中不中!”莲姑气得把筷子往桌上一放,用食指点着林汉的脑门,轻声说道:“喊啥子嘛,喊啥子嘛,你个木脑壳。”一拍屁股,起身拿着饭碗和筷子走进了厨房。

老贤公瞄了林汉一眼:“你婆娘不小心踢了你,你喊么子嘛,吃饭都堵不上你的嘴。”老贤公责怪,林汉再也不敢出声,赶快三下五除二把碗中的饭塞进口中,起来收拾桌子。

巧珍也赶快起身帮父亲收拾。收拾完,莲姑揪着林汉的耳朵把他拉进西厢房的里屋,压低嗓子对他说:“你个木脑壳,我刚才踢你,你喊啥子嘛?我踢你是要你看看我们的巧珍。”林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摸着被莲姑揪红的耳朵问莲姑:“吃饭就吃饭,看巧珍干啥?”“干啥?”莲姑点着他的脑门说:“你没发现,我们姑娘有心事啦。”“啥?俺闺女有啥心事?”“哎,都说知女莫若母,难怪人家说宁可死当官的爹,不能死讨米的娘!”莲姑叹了一口气,又一次把嗓子压得更低:“他爹,我们娃娃喜欢上少爷啦!”“啥?”林汉粗着嗓门喊道:“你别乱说中不中?”莲姑见他大喊,连忙用手捂住林汉的嘴,压低声音说道:“你别大声嚷嚷行不行,我来告诉你。”

莲姑于是把自己刚才在饭桌上的发现,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林汉。说完她着急地对林汉道:“巧珍他爹,你看咋子办嘛”林汉拿出一根旱烟袋,用火媒子吹了半天,也许是紧张,怎么也吹不着。莲姑见状一把抓过火媒子,灵巧的用手捏了捏,又从头上拔下头髻拨了拨,“噗”一口气就把火媒子吹燃了,她递到林汉面前,替他把烟点着。

林汉皱着眉“吧嗒,吧嗒”猛吸了两口,拧着眉蹲在了地上,一言不发。

这个老实忠厚的中原汉子,四十岁刚出头,头发已白了一半,身板却还很挺直,厚厚的嘴唇,浓浓的眉毛,突出的颧骨,国字型的脸庞呈古铜色。这是个典型的中原汉子。开口就是“中不中、啥”他的口头语成了河岭上孩子们的出口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