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这就回去了!”雨桐忙往回跑,要是让自己家的爷爷看到一定会让陈氏好好管教孙女。渔家的日子的确不好过,攒了一年的钱开春要修船,买网线,准备缆绳等等。什么都指着海里出来的那些东西。
雨桐分析,想要把日子过好一点,就要把海鲜卖出一个好价,海鲜运不出去或者运不远,价格永远上不去。尤其夏天,多好的货根本走不出去,只有有钱的人家才会带着冰桶过来收一些新鲜的货。
冰的来处一是人工造冰,也就是用硝石。二是冬季窖冰,到了冬季把河里的冰窖起来。现在的人们还不懂造冰,只有大户人家窖冰。有冰海鲜能走远一些,价格应该不是问题,不管哪个时代,总是有有钱的。就是不知道家里条件改善了后自己家能不能吃饱?
如果吃不饱她干嘛给别人忙活!雨桐拿不准,这里她不会留太久,她要出去找彭毅,如果在这里等,那希望太渺茫,彭毅如果还有记忆,他一定会想办法找她。她一定出去,最起码要留下自己的线索。
三天后,在院子里织网的雨桐听到外面一阵哭声,三婶李氏跑出去一会儿回来,“是高庆东出海时落海了!听说连尸首都没找回来,他老娘快要哭死过去了,这年头人命不值钱啊!”说话间没有伤心反而有些幸灾乐祸。
“高庆东不是给高怀义家干活吗?高怀义怎么也得给一些抚恤费吧!”四婶高氏道。
“给能给多少?不说了就人命不值钱!”大伯母高氏道,她和四婶都是本村的,多少跟高怀义家有些亲戚。
众人无语,该干啥干啥,男人一上船,女人还是赶海,家里只有孟桐不用出门,因为孟桐已经十四,等着找婆家待嫁。在家主要是纺线织布。
雨桐因为已经十岁,还有十一的云飞都要每天出去赶海。雨桐无所谓,下午依然带着弟弟妹妹跑出去找些食物吃,然后背回一背柴草。
那天他们身后跟上来了两个男孩子。她认识,高庆东留下的两个儿子海生、海平。爹出海没了,他娘早没了。赶海的时候常看到小哥俩去,后来听说他们奶奶受不得打击不久也撒手而去。
雨桐看着后面两个最大的不过岁,最小的也不过五六岁的孩子招招手:“你们想跟我们找吃的是不?”
两人点点头,雨桐道:“跟着我们也不是不行,你家房子还在吗?”
海生道:“还在,就是破的漏风了”
“没问题,等我帮你们补补,跟我们有规矩,不能对外说出去吃了什么,谁问了就说吃的海蛎子,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