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感受古城西安的历史底蕴

钱小云听得眼圈发红,说道:“是不是祖先我可说不上,我记得父亲说过我们的家谱一直没有找到。不过,刚才师哥讲的这个故事,我过去还真没听过,今天一听,他们夫妻俩的爱情传奇还真是感人。爱一个人,是让她跟你一起去死,还是希望她好好活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的人,也未必就能想得通啊。”

孙无缺想说,如果自己来选,一定是希望所爱的人好好地活着,但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他心想,自己是当师哥的,有了这个名分,有些话再说出来,就会变了味道。于是,只好把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三人转了一阵儿,便离开小雁塔,前往历史博物馆。

走近博物馆,孙无缺抬眼一看,不禁赞道:“好一个恢弘大气的建筑。”

钱小云介绍说:“唐风气势浑厚,的确有泱泱大国的风采。”

柳芳笑道:“有的国家还传承着唐代的文化,却瞧不起这里的人,是不是有些可笑?”

钱小云若有所思地说:“人的看法有时很复杂,如果爱和恨交织在一起,得出来的结论也就容易出现偏差。”

这时,孙无缺说道:“对历史,我也有自己的见解。当学生时,读历史只是死记硬背,没有多少个人的思考和判断。后来看得书多了,反而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越看越没主见了。我觉得,只有独立思考,相互比较,才能去伪存真,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有些人推崇中国的汉唐文化,但他们也认为从明朝灭亡时再无华夏,当然也就自以为是继承华夏文化的中坚力量了。岂不知,华夏文化的生命力是极强的,无论是元代还是清代,华夏文化仍在顽强地活着,以至于到了民国以后,很快就恢复了至高的地位。当然,华夏文化也是兼容并包的,是集大成的。看不到这些基本点,我个人觉得,只能说是眼界不够宽广吧。”

对孙无缺的见解,钱小云投来赞许的目光。

柳芳插了一句,“孙哥,你是学历史的?”

孙无缺挠了挠头说:“哪里,我是学计算机的,对历史的一些看法,只是一些个人的见解。这方面高人太多,我也只敢在师妹和你面前班门弄斧。”

三人进入馆中,里面展厅不少,孙无缺见她俩有点走不动了,便说:“你们经常过来,也没什么新鲜感了。不如你俩找地方歇歇,我自己看看,不然后面到大雁塔就走不动了。”

钱小云说:“这样也好,前面有一处休闲区,我和小芳在那里等你。这馆里的宝贝多得很,师哥你就慢慢看吧。我虽然来过几次,也忘得差不多了,等你看完咱们互相考考,看谁记得多。”

柳芳故意说:“孙哥,你也别看得太细了,中午咱们要在外面吃饭,别把小云姐饿晕了,人家可是大家闺秀啊。”

钱小云笑她贫嘴,拽着她向附近的休闲区走去。

孙无缺找到展厅位置示意图,研究了一会,便按照自己选定的线路看了起来。

尽管大学学的是理工科,但孙无缺最喜欢的,还是偏文科的东西,比如历史、宗教、诗词、书画等。对于历史文物,他也是情有独钟的。这一转,就慢慢忘记了时间,深深沉醉在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中

听到手机嗡嗡作响,孙无缺这才想起,师妹她们还在休闲区等他呢。

看号码是柳芳打来的,接通后,柳芳有气无力地告诉他,已经1点多了,她俩饿的受不住了,买了些休闲食品正在吃,让他不用着急了。

孙无缺知道这是钱小云的意思,心里很是感激,便说:“谢谢两位美女的理解,我再转半个小时就出来,保证说话算数。”

快两点时,孙无缺才回到休闲区。

看他一脸笑容,钱小云便问:“师哥,发现啥宝贝了,这么得意?”

“你们猜猜?”孙无缺反问道。

钱小云想了想,笑着说:“估计是青铜器、唐代壁画,或者陶俑吧。”

柳芳抢着说:“一定是唐三彩,那是我的最爱。”

孙无缺笑了笑说:“都不是,我在里面瞧见两个小笔记本,封面上画着两个吉祥物,一个叫唐美丽,一个叫汉英俊,挺有意思。尤其是这个唐美丽,长得挺像师妹你的,所以买了送给你。”

钱小云接过来看了一眼说:“师哥,我哪有这么胖啊,看来得要减肥喽。好吧,这个我收下,那个汉英俊,还是你留着吧。”孙无缺将笔记本装进挎包,心中暗喜。

从博物馆出来,三人在附近找了家削面馆,一人来了一碗,这才缓过劲来。

柳芳嘟囔道:“吃饭还是要按点,这饱一顿饥一顿的,对身体最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