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观之行

观主上前致歉又道谢,冲李纨和凤姐儿说了一兜子的吉祥话。

耽搁了这一会儿的工夫,贾母也由两个大丫鬟搀扶着下了马车。

她丝毫没有过问刚刚口角官司的意思,同观主寒暄了几句,就带着众人进入清虚观,一层一层地瞻仰叩拜。

四个姑娘平时大多去寺庙里烧香拜佛,来道观参拜还真是头一遭。

自进门起,便东瞧西看好奇的不得了。

贾玥心有疑问,便小声地问了出来:“这道士无需剃度,那是否也无需忌口呢?”

黛玉抿嘴一笑,说道:“这个无绝对,我曾看过一本杂记上有记载说,道教大体可为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需得住在道观中,忌口并忌婚娶。而正一派道士则没有这些规矩,要自由随性许多。想来常住这道观中的道士都该是全真一派才是。”

“……哇!林姐姐好厉害,竟连这个都知道,同林姐姐一比,我简直是太孤陋寡闻了,实在是惭愧得很!”

连城的星星眼朝黛玉一个劲地飘,眼中蕴含的全是一个学渣对学霸的无限崇拜敬仰。

贾琳笑着打趣道:“林丫头可算得上是女中诸葛般的人物,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岂是我等蠢笨小民能比拟的?连城妹妹敢于同她比读书,实在是胆色过人。”

贾玥在一旁点头赞同,黛玉的脑袋瓜子就是比她们几个好使,她们几个真是拍马也赶不上。同一篇文章,黛玉看个两三遍就能倒背如流,她和二姐姐看上六七遍还只能磕磕巴巴地默下少半篇,连城就更不用说,脑子里就压根没有读书那根弦。

人比人,气死人!

“钟灵毓秀”、“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触类旁通”这些词估计形容的就是黛玉那类人。可惜她不是男人,若是男子,科举头名还有别人什么事儿。

黛玉羞恼地跺跺脚,小脸臊得一片粉红,笑骂道:“你们几个坏死了,整日就会拿我打趣,我也不过就是比你们多看了那么几本杂书罢了。你们一个个的每天忙的不亦乐乎,没空看书反倒说我看得多,哼,究竟是哪里的道理?”

说完黛玉伸出爪子就要去抓挑话头的贾琳。

贾琳忙按住黛玉准备在她腰间作乱的手,对她比了个“嘘”,示意她注意淑女形象,注意场合。

黛玉四下看了看,视线在墙角的一棵大松树处顿了一下。悄悄拉了拉姐妹们的袖子,让她们朝那个方向看。

树干后面隐约露出藏蓝色道袍一角,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也不知是刻意回避她们一行人,还是专门躲在树后偷窥。

四人相互看了一眼,收敛了笑容,快步朝前面的贾母等人追去。

观主范道士今年七十多岁,同贾母说话倒是少了许多忌讳。

“无量寿佛,老寿星身子一向可好?府里的老爷太太们都好?少爷、小少爷们可好?一直也没去府里请安,老太太的气色可是越来越好了。”

贾母笑道:“托你的福,都好都好。”

范道士又问:“记得府中还有位容貌颇似国公爷的公子,今日为何没能一同前来?那位哥儿老道前几年有幸得见一面,当时老道真以为是见着了年轻时的国公爷。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哥儿出自贵府,孙似祖父,倒也不罕见。”

“你说的哥儿在府里排行四,大名贾珏,小命唤宝玉,是个顽劣的,被他老子禁足在家用功读书呐!”

贾母也不得不承认宝玉同贾代善年轻时长的很像。但也仅是有几分像,言谈举止和气质风度大不相同,任谁也不会将两人混为一谈,这老道士大概是老眼昏花了。

贾母也懒得同他争辩,只乐呵呵地应对着,你来我往地说了几句,范道士又笑着说:“我这有一桩好姻缘,想着哥儿也该说一门亲事了,老道给老太太说道说道。”

贾母闻言,脸上的笑就淡了几分,不过也未阻止,让他继续说,看他能说出什么。

范道士毫无所觉,口若悬河地说了起来。“有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年芳十五,家资巨丰,模样秀美,聪明灵透,同哥儿倒是极般配。不知老太太如何想,您要是有意,老道便可上门去给从中说和说和。”

贾母语气淡淡地回道:“宝玉那孩子年岁尚小,他老子还巴望着他明年下场,亲事再过几年相看也使得。”

这会儿她已经对这个姓范的老道士彻底坏了印象,这人简直不知所谓,哪里来的香的臭的,就要介绍给宝玉,贾家这样的人家,能是什么人家都能般配得起的吗!

范道士尤不死心道:“可以先定亲,待过个两三年再成亲也是一样。”

贾母:“小辈们的亲事,自有他们老子娘操持,我老了,到了该安享晚年的时候,管不了那些个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