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马邑之围 军臣单于:我真的不傻。……

这倒不是因为霍去病和尚谨两个人声音大,而是他一听到诱敌深入之类的词,就不免想起聂壹的计策。

他这回可是下了血本,派出了十万大军,领兵的将领更是名将。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令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

五人中以韩安国为首。

这刚出去没几天,他就心神不宁的。

尚谨佯怒道:“陛下,你都说光了,我还怎么问去病?”

其实他刚好少说点话,讲多了都口渴了。

“那你再讲一个。”刘彻也想当故事听。

“诱敌深入的战役倒是多,每每提起,总要叹一句,怎么就是看不出来呢?”

“还真有避开的。”卫青笑着说。

“曹刿论战!”霍去病眼睛一亮,这题他会,“要仔细观察,不可冒进。”

“去病真聪明。”卫青摸摸他的头。

“我倒是想起来一件事,陛下可知梁国有种特有的山羊?”

[开始了开始了,小谨开始编故事了。]

[真的好心急,马邑之围历史上失败了啊啊啊啊啊!]

[但凡小谨现在是个大臣,也不至于只能拐弯抹角地提醒。]

[还好猪猪和卫青都聪明,换个皇帝我都担心真把这些当故事听了。]

“还真不记得,什么羊?”

“青山羊。”尚谨并不意外,他以前也不知道,是上个世界实地考察才发现的,“我的高祖父是个出了名的善人,见别人受了伤就挪不动道。他也给牲畜看病,特别喜欢单父县的青山羊,说是和别的地方的羊长得不一样,稀奇得很。”

他一提起单父县,刘彻立刻想起了吕太后,吕后不就是单父县的吗?没想到尚谨和吕后还是老乡。

“他虽说医术好,却也不是什么病都能治好的。有个人得了重病,实在是治不好,结果那家人将事情怪在高祖父身上,高祖父只好见着那家人便绕道走。”

这个故事有没有漏洞并不要紧,只要别太假就行。

“有一日,高祖父正挑着医箱走在荒野上,却看见一头青山羊在虚弱地倒在地上。”

“陷阱?”刘彻结合前面的故事猜出是有陷阱之类的东西。

“是,一头牛一头羊对于乡里的人那么重要,他刚从乡里出来,也没听说哪家在找羊,这一只羊倒在这里,可奇怪了。”

“他再定睛一瞧,那羊身上还有个绳子,看不清是绑在哪还是压在哪,那绳子上有个记号,我高祖父记性好,认出这是那家人的记号,心里本也没多想,只是有些怀疑,想着要是把羊带回去给那家,说不定能缓和邻里关系。”

马邑之围的失败实在让人唏嘘,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计谋最后败在了细节上?

原本见羊眼开的军臣单于发现这些放牧的羊虽多,竟然一个放牧的人都没有,这才起了疑心。

“刚要上前,却又觉得越来越不对劲,这个时候那家的犬突然奔出来,朝他吠叫不已,高祖父顿时觉得不可久留。”

正派反派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只狗对应的是汉奸。

军臣单于疑心后,派兵攻下一个碉堡,俘虏了一名尉史。

这尉史很快背叛了大汉,得知有埋伏的军臣单于即刻退军,王恢认为已经错过了袭击匈奴军的最佳时机,连追击都没尝试,就决定收兵。

“他装作折返,却注意着动静,果然,他走出去有些距离,便听到有人在小声说话。”

“正是那家人埋伏着,若不是那只犬‘叛主’,恐怕高祖父已不测。”

“后来呢?”

“这都是没证据的事情,高祖父也不能如何,只听说这家死了只羊,给这家的邻居看病的时候,邻居说那家的主人骂着什么白费了只羊,出的什么鬼主意。”

马邑之谋功亏一篑,十万大军的设伏毫无用武之地,大汉与匈奴的关系彻底破裂,王恢自杀,聂壹隐姓埋名。

“高祖父这时真的确定自己可能被杀,赶忙携家眷搬到了河东郡。”

霍去病愤愤不平:“如此歹毒,简直就是祸患!”

“高祖父常和祖父感叹,但凡那家出个人站在羊旁边请他帮忙,他定会不计前嫌的。若是趁着他救羊的时候下手,那才是真的完了。”

这就跟明示没什么区别了,他都想摇着刘彻的肩膀告诉他,不要让汉军伪装的太过火,放牧哪有连个牧民都没有的?整个牧羊犬在旁边都比只有羊好。军臣单于再怎么说也算是单于里拔尖的了,真的没那么傻!

“荒山野岭的,一只羊孤零零的待在那儿,他就算想救也要仔细观察一番才敢。”

“不过高祖是习武的,也难怪那家人要想办法偷袭,不然就是来个四个人一起,也不一定打得过高祖。”

“我祖父是个粗心大意的,也跟着高祖父学了些本事,说还好那群人不是对着祖父下手,不然祖父定是傻乎乎的就去救了。”

“这何尝不是诱敌深入?还好没得逞,不然今日我就不在这里了。”

从尚谨说起只有一只羊的时候,刘彻就呆若木鸡了,后面尚谨说什么他也没听了。

他将整个计划捋了一遍,越想越心惊。

尚谨也没去打扰刘彻的思绪,而卫青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陛下?”

“仲卿……”刘彻回过神来,“他们呈上来的奏书,有提到这一点吗?”

“并非孤零零的一只羊,说了会放上百只羊在城外,只是……”卫青深吸一口气,“只是一个人都没有。”

“啧,这就是所谓的天衣无缝的计策?!”刘彻头疼不已,“立刻给他们送信,计划有变。”

他与卫青立刻商量起如何解决此事,又急召几个大臣来完善计策。

好好的一个休沐日,全员加班。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刘彻才又喜笑颜开地召见尚谨,感叹道:“谨,你就是传说中的福星吧?”

刘彻这回还真没怀疑尚谨是故意的,虽然十万大军去前线并不是难知道的事情,但是具体的计划只有相关的数人,仲卿也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尚谨。

“福星?帮到陛下就好。”尚谨摇摇头,“不过陛下怎么把仲卿也派过去了?”

他以为刘彻只是改变计策,没想到刘彻一时起意把卫青派去了雁门。

“他们我不放心,还是仲卿在好些。”

“你要学荆轲刺秦吗?”马邑县令与聂壹的关系原本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差,只是经了这么一遭,他是真心佩服聂壹。

无论聂壹有没有私心,单是这份勇气便足以让他欣赏。

但这可不代表他想把自己的脑袋送给匈奴单于。

总有人夸荆轲勇武樊於期大义,但是没几个人想当失败的荆轲和丢了脑袋的樊於期。

他不希望聂壹失败,也不希望自己献身。

“自然不会,我也不愿让其他人做无谓的牺牲。”聂壹摇摇头,他还没丧心病狂到那个程度,“找个犯了死罪又与你相像的人,斩了他的头颅送去就是,你这几日便不要出门了。”

“县令!长安密信。”

县令赶忙接过,展开一目十行看下去,感叹不已:“陛下当真……思虑周全。”

“聂壹,你瞧瞧。”

聂壹看完,长叹一声:“我自以为详密周全,却不想竟连如此简单的事情都没想到。”

“百密一疏,到底是当局者迷……”县令安慰他,说着说着住了嘴,“陛下不也是当局者吗?不过陛下定是上天庇佑,自与我们不同。”

“陛下新派了一位监军使者来,不知会不会生出变数。”:,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