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那边是什么样吗?”
“阿良说过。”方知寒顿了顿,补充道,“也许不是每一次都能赢,但我想亲眼看看,亲自出拳。”
贺小凉眼中多了些复杂的意味,半晌后轻声一笑,道:“希望你一直能这么想。”
她话语平淡,但在方知寒听来,却仿佛有些话中有话。
方知寒也不是鲁钝之人,试探着问:“所以,贺仙师,你来找我,其实并不是为了陆沉?”
贺小凉点了点头,又轻轻摇了摇头:“不完全是。我答应他带话、取药、归物,自然不会食言。但既然来都来了,私心里,也想来看看你。”
她顿了顿,又轻声道:“那时候在骊珠洞天,你和他,与我和他,其实都有些缘分,只不过走到现在,分道扬镳的,不止我,还有你。”
方知寒闻言微微一怔。
他在想一件事情。
贺小凉的红线——
这条天命姻缘之线,原本是否照旧系在陈平安的手腕上?
又是否因为自己的闯入与扰动,悄然生出了变数,换了方向,缠到了自己手上?
这不是少年人矫情的幻想,也不是轻浮的儿女情长。
修道之人,常言命数天定,而情缘却最是缠绵悱恻、难测难控。方知寒自幼苦修拳意,与道术绝缘,对于这些天命红线之说并不上心,但随着与贺小凉的数次重逢,他却不得不承认,那种若有若无的心弦微动,已经悄悄牵扯住了他的道心。
可眼前这个女子,贺小凉,可是个眼里唯有大道的狠角色啊。
道心如铁,情感如烟。
她向来心无旁骛,冷眼看尽风月。这样一个人,若真来了心,或许能舍弃一切;但若是起了杀念,也一样能断情斩义,毫不留情。
所以方知寒很清楚——贺小凉此次前来,并不单纯。甚至不排除,她是奉了某人的命令,或者为了解除某个变数,来杀掉自己这个“多余之人”。
毕竟,他是那趟骊珠洞天之行中的最大变量。
贺小凉在离开神诰宗、决定远游之前,她的那位师傅,可并非什么仁善之辈。那位在神诰宗地位崇高、被外界称作“老神仙”的老人,早已对贺小凉动了不该有的念头。不是一时欲火,而是“道侣之念”。
当时,那老者便直截了当,几乎不加遮掩地向她“求道”。
他说,他们既为师徒,若能结为道侣,再行那真正的“性命双修”,便可一鼓作气登临上五境。甚至为了取信于她,老者还许诺,愿意舍弃神诰宗数百年道统,抛却身份与声名,与她做一对隐世山野、不问世事的“野鸳鸯”。
他还言之凿凿,说那部残卷,并非下流房术,而是真正可证大道的秘法,只是世人不懂,误解了而已。
可贺小凉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