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当然知道了。每次奴才轮值回家之后,伯父就会把这半个月的邸报和朝中最新的消息给我看看。”

宫里的侍卫的轮值都是半个月一轮,无论出身贵贱,在轮值的那半个月里,都不能离开皇宫半步,不当值得时候只能在固定的区域休息活动。

隆科多出身佟佳氏,还是嫡支的血脉。

一般情况下,像他这样的出身,就算是以侍卫作为入仕的起点,那也得是御前侍卫或者是銮仪卫起步。

像隆科多这样,做侍卫做到阿哥所的,还是头一个。

所以,他的同僚多半是下五旗里出身较好的,或者是上三旗里家世落魄的。

无论是哪一种,到了隆科多面前,论家世都要被秒,见了他都要巴结。

如果不是每隔半个月,他回家之后都要遭受惊心动魄的朝堂争斗的洗礼,恐怕隆科多早就在同僚日复一日的吹捧里得意忘形了。

他现在才十五岁,正是心性未定的时候。如果连续被人捧个几年,怕是日后就学不会眉高眼低,看不清天高地厚了。

前段时日正好隆科多轮休,今天他一上值,就遵从佟国纲的暗示,跑到胤禛面前闲话家常了。

只不过,两人闲话的这家常,不能让旁人听见。

隆科多左右看了看,见不远处有个过路的小太监特别眼熟,心下一紧,倾身往胤禛身边凑了凑,正要压低了声音说话,便听见胤禛笑道:“你我甥舅说几句体己话,又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舅舅何必如此作态?没的惹人生疑。”

此时他们俩正坐在阿哥所不远的一处亭子里。这亭子四周都十分开阔,没有一丛茂盛的花木,根本就藏不住入。

因此,他们表现得越是坦荡,就越是没人多想。相反的,他们越是把氛围搞得神神秘秘的,才更会引起有心人的主意。

对他一提醒,隆科多也反映了过来,有些讪讪地笑了笑,“四爷说的是。”

要说隆科多这个人,学文习武的天赋都很高,就是一牵扯到谋略的时候,脑子就不大够用。

一开始的时候,他接近胤禛的确是因为佟国刚的叮嘱。但和胤禛接触久了之后,发现自己这便宜外省年纪虽小,行事做派却比个大人还强。

最重要的是,他好像比自己聪明。

人本就是慕强的物种,不知不觉的,隆科多对这个小外甥也多了几分他自己都没察觉的敬意。

隆科多清了清嗓子,又往四处看了看。

只见那个眼熟的小太监,已经是第四次从同一个地方经过了。

——这是谁手底下的蠢货呀?

隆科多不接眯了眯眼,笑得一脸玩世不恭。

“四爷有所不知,自从皇上点名让太子殿下和大阿3哥各写一份折子之后,明相和索相就分别去找了这两位,大约是有代笔的意思。

但太子殿下心里自有章程,明确地拒绝了索相。大阿哥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得到消息之后,也拒绝了明相。

后来两位爷的折子交了上去,大阿哥的直接被皇上驳回;太子殿下的虽然有不尽人意之处,但皇上指点了一番,让太子修改过后,就采纳了太子殿下的建议。”

大阿哥是怎么想的?

胤禛不禁嗤笑:还能是怎么想的?不就是一心和太子攀比,甚至想压过太子一头吗?

从前他就知道,自己这位大哥的性子鲁直。这次的事情,更让他对大阿哥的一根筋有了深切的认知。

他也再一次确定,大阿哥不适合搞政治,只适合做将军。

哪一个政客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如果换一个政治素养高的,就算想和太子攀比,也不会真的拒绝明珠帮忙,只会把这件事压在暗地里,不让别人知道。

还有,难道大阿哥丝毫没有怀疑过,太子是在毓庆宫拒绝索额图的,这件事为什么会这么快传到他耳朵里吗?

要知道,如今的毓庆宫可不是从前的毓庆宫了,里面的奴才不好收买了。

估计明珠又一次被大阿哥气得跳脚了。

也正是大阿哥这直来直去、不会转弯儿的性子,让胤禛觉得无比头疼。

因为这种人一旦认定了一件事,那真是撞了南墙也不肯回头。

哪怕太子无意和大哥针锋相对,有大阿哥不停地挑恤太子,就算是为了稳定底下的人心,太子也得定时反击。

若不然,朝臣就会觉得太子性子懦弱,不是人君之相。

而只要太子反击了,两人水火不容的势头也就成了。

只能说,康熙皇帝对自己儿子们的性格,琢磨得太透彻了。

胤禛思绪数转,也不过是一瞬间。

他也看了那个来来回回好几次的小太监一眼,提点隆科多,“这件事你自己知道就行,到了皇上面前可不要提,权当自己不知道。”

虽然隆科多只是阿哥所的侍卫,但因着皇贵妃的缘故,还是时常能够得到康熙召见的。

至于康熙召见了他之后,会不会问一些有关各位阿哥的事情,胤禛不知道,也没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