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康熙会不会问,别人都会觉得康熙问了。

为此,不但八阿哥特意来了一趟,提醒他在隆科多面前说话小心点,太子也暗中让人带了指条提点他。

对此,胤禛非常感动,也都认真记在心里了。

毕竟,他可没有和佟家彻底绑在一起的打算,有些事情,是不好让佟家人知道的。

隆科多无所谓地点了点头,“知道,四爷放心,奴才又不傻。”

虽然朝臣揣摩皇上的心思是本职,但不让皇上知道也是潜规则。

见他不以为意,胤禛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笑了笑,“还有,你如今在阿哥所当差,遇见大阿哥在所难免。若是他开口嘲讽你,你尽量忍着点儿,他最近正看我不顺眼,若是给他抓住了把柄,你怕是要吃些苦头。”

“我才不怕他呢!”隆科多一脸的不以为意,“我是他舅舅,他还敢得罪我不成?”

话音刚落,就对上了胤禛一言难尽的脸。

“四爷,你……你怎么了?为什么这么看着我?”隆科多被他看得有些心虚,习惯性地摸了摸鼻子。

胤禛真诚发问:“这话你敢当着大郭罗玛法的面,完整地复述一遍吗?”

隆科多脸色骤变。

好半晌,他才颇为泄气地说了一句,“奴才不敢。四爷,您可千万别告诉伯父,不然我又得抄《礼记》了。”

他就不明白了,他伯父那个大老粗,为什么那么喜欢罚他们这些子侄辈的抄书?

就算是让他多扎半个时辰马步,或者是多射一百支箭也好呀。

至少那个痛快,抄书实在是太磨叽了!

对此,胤禛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小四爷坚持认为:人蠢,就要多读书!

蠢兮兮的隆科多丝毫不知道,眼前这个就是害他不听抄书的罪魁祸首,还毫无防备地对着吐槽佟国纲的残忍行径。

胤禛一边听,一边假惺惺地安慰他,心里却在想:啊,又是一摞把柄到手了。以后若是隆科多敢惹我,我就到国公府去告状,让他继续抄书。

想到这里,他看隆科多的目光更柔和了,并亲自给他续了水,“来,隆科多舅舅,喝茶润润嗓子。”

然后再继续吐槽呀,我一点都不嫌烦。

但隆科多还是有分寸的,他看了看天色,觉得时候不早了,胤禛该回去写今日文师傅留的窗课了,就主动提出了告退。

胤禛一拍额头,懊恼地说:“一和舅舅说话,我就忘了时间。多谢舅舅提醒,若不然今日的功课完不成,明日汗阿玛必须要罚的。”

一句话就捧得隆科多心花怒放,拍拍胸脯说:“若是哪个师傅不长眼,敢告四爷的状,您告诉奴才,奴才替您教训他。”

胤禛闻言一惊,急忙劝阻道:“你可千万别。汗阿玛最是尊师重道,若是知道你敢为难无逸斋的师傅们,怕是会找大郭罗玛法好好说道说道。”

一听说可能会惊动佟国纲,隆科多立刻就怂了,讪讪道:“奴才不跟那些酸儒计较。”

=====

等到科举过后,胤禛就把自己组建道录司的设想禀报给了康熙。

“道录司?”康熙翻看着他写的折子,忽然笑了笑,“这折子是谁给你代笔的?”

且不说这折子上的字迹如何,单就这份文采,就不是胤禛能写得出来的。

胤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小地拍了下康熙的龙屁,“汗阿玛当真是慧眼如炬,一眼就看出来这不是儿臣自己写的。儿臣只是提出了设想,折子是揆叙写的。”

康熙好笑地看了他一眼,调侃道:“有求于人的时候真是不一样,小四爷也学会溜须拍马了。”

“哪能啊。”胤禛赶紧诅咒发誓,“儿臣所言,句句发自肺腑!”

玩笑过后,康熙神色一正,沉吟道:“朕脑子里也模模糊糊有个想法,却总囊括不出具体的。如今看了你这折子,才发现你我父子当真是不谋而合”

这折子上的想法虽有些稚嫩,但却让康熙眼前一亮,给他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

从前他总觉得那些超出自然的力量十分危险,一心想要铲除。如今看来,若是能把这股力量掌握在自己手里,岂不是更好?

想想看吧,从前某某地区干旱、某某地区洪涝、某某地区蝗虫肆虐,朝廷只能听天由命,等灾情过后再耗费钱粮去赈灾,并派遣官员安抚百姓。

如果朝廷掌握了足够的能人,这些问题,是不是就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解决了?

想到这里,康熙立刻拍板,“朕同意了,所需款项,皆从朕的内库里拨。不过有一样,你得答应朕。”

胤禛按耐住兴奋,肃然道:“汗阿玛请讲。”

康熙道:“等道录司组建之后,你得先替朕搜罗一些会开坛求雨,或者施法引水的高人。”

有了这两样高人,至少旱涝之灾有了保障。

但胤禛却是面色一变,急忙劝阻道:“汗阿玛,此事万万不可!”

康熙看向他的目光立刻狐疑了起来,胤禛只觉得头皮发炸,却坚强地顶住了压力,“汗阿玛容禀,此事的确不可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