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闱放榜后,这让原本喧嚣的京城更添了几分色彩,除了那些极为激动的学子们,还有许多官员都有意去那榜下捉婿,毕竟能在会试名列前茅的少年郎,日后必定也是官运亨通,于是不少人也都摩拳擦掌,下了朝就连忙跑到了贡院附近。
只不过这其中也不乏考了一辈子的白发老者,还有一些已经结了亲的男子,想要选到自己心仪的女婿还是极为不容易的,这让那些身着官服的官员们也是紧皱了眉头,纷纷在一旁窃窃私语了起来。
卫绣的父亲,卫尚书也是这榜下捉婿的其中一员,自个儿女儿喜欢温国公家的孙子他倒是知道的,整日里后宅都因着温檀订亲以后闹的鸡飞狗跳的,但他却是个明白的,温国公那人性格古怪,恐怕一般人真看不上,想来这江家女必然不一般,倒也不愿和女儿一块儿胡闹。如今几位皇子也有意选妃,自家女儿的容貌如何他也打心底里明白,便打算在今日放榜后给女儿找个如意郎君。
毕竟初入官场的年轻人,还是好拿捏些,女儿脾性在外虽还像个大家闺秀,但在内有多泼辣无理他也是门清的,若真找什么世家子,闹出些麻烦也容易影响到他的官运,不如招个赘婿上门了。
但这人山人海,到处相挤的情况还是让他好半天没能习惯,头上的乌纱帽都差点因此掉下来,倒让他吓了一大跳。好不容易挤到前面看见榜首时,到让他有了几分可惜,那温国公家的长孙,毫无疑问的成了会元,在会试能夺得魁首的人,殿试一甲基本上必有其一,日后前途无量。
再往后瞧去,第二名是前任太傅赵慎的长孙,这他倒认得,两家的门第一直都极为相似,若是与自个儿女儿配起来,倒也算门当户对了。但第三名的陈齐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瞧着倒像是个寒门子弟,这般无依无靠的年轻人倒是深得他心,待日后进入官场是圆是扁都能让他拿捏。
想到这儿,他也就吩咐了身边的下人,在殿试后若此人能在二甲内,便上门打听一番,若是还未娶妻,便招入家中当赘婿,至于能不能同意他倒是不甚担心,那些颇有骨气的才子极难在会试上登上前三名,光是策论就要八面玲珑,毕竟此次的主考官并不喜自命清高之人,寒门子弟若无人提点,极难规避自己的思想,自负锦心绣口写上一些慷慨激昂的文字。
这陈齐想来倒是个明白的,那便不会拒绝这送到手来的荣华富贵了。
而这头放榜后,那些中榜的学子们也丝毫不能懈怠,在考官的组织下又去了贡院,这是为了第二日的殿试做准备。毕竟入宫前的层层筛查要耗时颇久,若这三百学子都是当日入宫,恐怕检查就要一阵子,而圣上给这群学子出完考题后还要去早朝,自然不能在这上头耽搁。
到了第二日殿试时,众学子们显然也有好些因此没能睡好的,不少人都顶着硕大的黑眼圈进入了保和殿,瞧着殿内庄重的气氛,倒也让学子们都打起精神来,随后在太监们的帮助下,陆续的坐到了自个儿的位置上。
殿试不仅仅是决定这些学子们以后命运的地儿,也甚至是某些人此生唯一面圣的机会,因此也没人敢怠慢,这宫殿内沉重的气氛倒是越发的让人有些紧张,许多平日里自命不凡的学子也收敛了锋芒,竟连大气都不敢出。
这其中最为淡定的还属温檀与赵青云了,必然两人家世并不普通,无论幼时还是如今年少,也因许多机遇见过定帝,只不过两人之间的心境与众学子相比却是格外不同的。
少年郎从文后的道路说起来也算一帆风顺,如今距离官位也近在咫尺,但这终归不过是权宜之计,却要让他终身以文官的身份为国效力,心里头倒也有了几分说不出的滋味了。
但若没这等功名,他恐怕连小丫头都没办法娶回家中。
温檀想到这儿,倒也颇有些自嘲的笑了笑,转头看见赵青云的那一刻却挑了挑眉,身旁穿着竹青色道袍的人眉头紧皱,神情中竟还有一丝不屑,不禁让他想到了江南水患的事情。
随后便将那修长的手指在旁边人手背上敲了敲,那眉眼中也掺有了几分安慰的意思。
两人对视的功夫也便从神情中瞧出来了对方想表达的意思,有些东西想要调查亦或者是改变,就必须要做到那个位置上才有可能,而今日便是能决定这一切的时候。
待两人找到位置时,也到了卯时。随着太监的一声声传唤,众人也跪在了书案旁,温檀视线旁也经过了那一抹明黄,定帝显然比平日里的步伐都轻快了许多,无意中却让他发现了定帝今日好像牵着另一个人。
不过瞧着身形却有些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