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你有这个心就够了。对我来说,若是明天能看到你考中的喜信,比什么都高兴。】

院试当晚出榜,公布录取结果,因此顾采薇有此一说。

“请夫子静候佳音。”柳庭璋的字体已经很有顾采薇的神韵,不过男子腕力更强些,他落笔更有力道,手下的字少了点柔婉,多了些冷峻,自成一格。

顾采薇看着柳庭璋信心满满的回复,心下快慰,轻笑出声,转身离开教室,回归宴席,看父王和母妃争抢着抱小侄女去了。

?

三月十五,春光正好,柳庭璋恰恰十三岁整,大早起身,吃过娘亲孟氏备好的荷包蛋,与爹娘一同用过早饭阳春面,便准备前往县衙赴考。

三年读书生涯,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他的气质。他如今蜂腰猿背,双目含光,一身洗的干干净净的深靛色儒生长袍,衬得整个人像是藏在顽石中的美玉,只待一飞冲天。

今日是息县两年一度的院试,县令、学政、劝谕等人早早到了县衙,等待学子们前来参加考试。

旭日初升到艳阳高照,陆陆续续,学子们从各自家中赶来,老少不一。

柳庭璋告别送行到县衙街角处的双亲,一人顺着络绎不绝的队伍,昂首阔步走了进去。他在其中算是年龄偏小,但并非最幼之人。

今日考试共分两场,学子们上午先在县衙空院处笔试作答,一人一张卷子,都是填空题,内容出自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

中午县衙管一顿午饭,大家伙等候着长官传唤。

若是上午成绩过关,比如二十空,十八处答对,下午则由几位官员分别面试考问学子。若不然,则不能参加这样的复试,直接得到通知离开县衙。

面试一看口齿对答,二看相貌身姿,三考对四书五经粗浅的理解。

面试结束后,当天出榜,谁成了秀才,谁落第,一目了然。

目送柳庭璋远去,秦秀才对孟氏说:“璋儿攻书三年,已经倒背如流,而且对于经义理解之深,远胜于我。此次见了长官只要正常表现,他必定能中。娘子放心吧,咱们先回家,待下午面试结束后,再来接璋儿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