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

顾采薇看着朴素的棉布包袱皮,一下子想起来瘦高腼腆的徒弟来。

她沉吟了一下,安排道:“将其中字纸取出,好生收在教室的书架上。里面那叠子木书签,帮我摆在桌上。还有干桂花布袋,嗯。”

顾采薇看看此时房中,正中八仙桌,房边罗汉榻,墙角一架古琴静静摆在矮几上,还有长条案桌,花几等等不一而足。那边一架整面的四季花时大屏风,后面是自己精致绣床。

她四顾一圈,便让识墨将包裹里的干桂花布袋挂在屏风朝向床的那一侧。

这样一来,她每每就寝时,抬头就能看到徒弟心意,鼻端也能闻到喜欢熟悉的香气了。

被识墨这么一打断,顾采薇也失了倦意,索性走到教室,与徒弟柳庭璋联络一番。

她走进去时,教室里已经窗明几净,铺展好了纸墨笔砚。识墨和识砚跟在顾采薇身后,又看着小郡主像是以往多次做过的那样,在纸上写下奇怪的话语:

【庭璋吾徒,现下可在?】

——

八月下旬,秋高气爽,这日午后,柳庭璋一句一句耐心地教眼前的十几个孩子背诵。

在街角隐约传来的桂香中,他梭巡在四排蒙童课桌之间,尽力提高声音念一句,“周吴郑王”。孩子们清脆整齐的童音跟着来一句“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他继续出声,耳中听着孩子们跟读“冯陈褚卫”,脚步不疾不徐,时不时俯身,伸手摸摸幼童脑袋或者敲敲孩子手中的《百家姓》书册,提醒学生专心。

柳庭璋早将这启蒙书的内容烂熟于心,听罢这句,“蒋沈韩杨”不假思索地出口,蒙童们则是根据识字进度,有的跟这少年秀才夫子背诵,有的要看着手边书册一字一字指读。

说起蒙童用书,一如柳庭璋未中秀才前,在秦秀才私塾中帮忙时候那样,由两人将《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笠翁对韵》等抄写数十份,孟氏用粗麻纸穿针引线装订成册。

柳庭璋凝神看向身侧孩童,唇角含笑地轻捏住孩子的小小手指,点在正确的“蒋沈韩杨”这几个字上。

他正准备继续带诵下一句,却发现眼前书册,赫然出现了久违的夫子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