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璋吾徒,现下可在?】
柳庭璋心下一时激荡不已,夫子这是回到书斋了?想起他这个徒弟了?终于又有夫子的信息了!
等了一个多月没有夫子音信,柳庭璋不防此时此地见到熟悉的字迹,情难自己,不知作何反应。
他甚至维持着微微弯腰低头的姿势,瘦长手指间还抓着蒙童的肉嘟嘟小手,像是定格一般。
直到蒙童带些疑惑的声音传来:“柳夫子?”柳庭璋才赫然回神。
他掩饰性地拍拍孩子手背,清清嗓子,说道:“《百家姓》咱们先读到蒋沈韩杨这一句。你们两两结对,默写前一阵子学过的四十个生字,然后相互批改。”
说罢,柳庭璋快步回到屋子最前方的大讲桌旁,扫视一下全屋,看着十二个蒙童们都依言左右相互监督着写字,秩序井然,屋内鸦雀无声。
他放下心来,左手捉住右手衣袖,右手将平常自己示范写字的讲桌上的毛笔提起,浅蘸些石砚里蓄留的余墨,提笔在粗白纸上回道:
【卫夫子安。学生多日未得您教诲,甚是想念。您是游历过后,回到书斋中了?您身子骨可好?】
笔走龙蛇,字多连笔,近于行楷,心情急切之下,无心插柳,独属于柳庭璋的字体风骨初初显现。
第37章
几乎是瞬时,卫夫子的回复就来了:
【不错,我已回,一切都好,劳您惦记。我听家中晚辈说过与你会面一事,那些书可有好好读?另,一段时间未联,吾徒字迹草了些,还要注意。科考卷面极为要紧。】
两相对比,若是来个行家里手,自然能看出这些字出自同源。
不过,柳庭璋的字转角锐利,笔锋明显,好像力透纸背,要刺破什么似的,写字之人豪气蕴藏其间。
被他称为夫子之人那一笔字则柔和规整了不少,字多润贴,仿佛托着谆谆告诫的那股子温和气,若说是闺阁女子或年长之人因为腕力不足而写就的,也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