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这次他赴考,学生们纷纷祝愿,柳庭璋此时回想起来,犹觉心头温暖,只想快些回乡,再与学生们一起朝夕相处,授人以渔。

不知道,卫夫子隔着纸面教授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心情呢?

柳庭璋在客栈只是简单登记了籍贯息县,姓名并未告知,这也是事前秦秀才叮嘱过的,赴考重大,多加谨慎也不为过。

因此,东拉西扯的掌柜和客人们,并不知道眼角余光里的挺拔青年,就是他们方才说到的柳庭璋。

客人只是压低声音问掌柜:“你们客栈柜台那里站着的,是不是来赶考的秀才啊?看那通身气派,倒像是读书人。年纪不大,长得挺俊,我家正好有个未嫁女儿,掌柜的,你说我要不要上前搭讪一二?”

柳庭璋只觉耳根发红,州府中人如此豪放的么?他连忙收回心神,专注盯着柜前小二,盼望赶紧办好手续,他好离开。

掌柜的好歹有操守,知道客人信息不能随意泄露。况且他们这家客栈因为离乡试考场比较近,历次考试都会住不少各县上来的考生,很多隐姓埋名,他们见得多了,自然知道避讳,连忙岔开客人的话题。

不多时,柳庭璋便能离开。他脚步轻快走出客栈,还能隐约看到街角处的考场,他整整待了两日的地方。

柳庭璋走了出去,自然没再听到掌柜的与客人八卦的言语:“大官人,方才那位,应该就是来参加乡试的,前两日都不在店里。人倒是长得好看,我还看到他右脸有个笑魇,这是福相,大官人眼光独到。

不过啊,你看他一身简单布衣,估计家境一般,而且他声音嘶哑难听,像是嗓子坏过,可惜这一表人才。

再说,我开店多年,见过的秀才不知凡几,从少年考到中年乃至胡子花白的可不在少数,谁知道方才那位,将来会怎么样呢?”

当然,这些议论与柳庭璋本人无关,他接下来就是等榜了。

柳庭璋知道转过去不远几步,那面粉白大墙上,再过一阵子会公布他们这届新科举人的榜单。

到那时,想必万人空巷,考生、家眷甚至不相关的闲人,都会挤着来看吧。

他还有私塾事务在身,就在县中静等也罢。柳庭璋再不回头,背好行囊,返乡去也。

四日之后,顺利回到息县,父母自然欣慰,为他接风洗尘,柳庭璋也与卫夫子报过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