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页

就像是并未参加过乡试一般,柳庭璋心平气和,完全没有一丝等榜的火急火燎气息,认认真真、按部就班地教课;

尤其是对于准备明年春季参加本县院试的学生们,他更是加倍用心,想要培养出成熟桃李来。

反倒是卫夫子,时不时还在纸上念叨两句,还有十几日该放榜了吧?还有七日?是不是大大后日要放榜?

——

云州州府中,府台和一众官员,正在斟酌这一届的乡试举人名录。

看过许多篇考卷,对于一众自己就经历过科举的官员来说,文章是好是歹,解释儒家经义,自然有通与不通之分,就像是珍珠与石粒,到底是否有其价值,还是很好区分的。

因此大致按照考生文章的实际情况,可以划出入榜范围。中举与否,公道自在人心,考生自己心中都有一杆秤。

更何况礼部还会抽验中举的举人考卷,在抡才确定举人上榜还是落第这方面,各州州府并不敢做什么手脚。

不过,后面的名次倒也罢了,对考生来说吊车尾也算上榜,足足够用,对州府来说也无甚影响。

受人瞩目的,往往是前三名乃至前五名,自然头名更是重中之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毕竟文章各有角度、各有侧重,到这个水准,都算优秀。前头几位谁先谁后,都是可以商榷的。

就以文章类比珍珠来说,有的考官喜欢圆润光滑,文章观点要执中平和,有的却喜欢形状特异,文章必须另出新意;

有的认为大就是美,文章需要包罗万象,有的却看着小巧精致,文章要抓住一点去反复说透;

有的喜欢亮一些,文风要堆砌辞藻,有的认为本色方为佳,强调用词需平实。

所以,只要不太出格,乡试名次完全由本州州府确定,由各自把握,礼部轻易不插手。

即使事后有什么风言风语,只要一口咬定,本州府台等一众官员就是出于一片公心,欣赏这一类型破题解题的文章,那么没有切实的舞弊证据,谁都不能轻易改变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