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有人惊咦一声,“看!那是什么?”
众人顺着声音往棺内探头,我站在原地不为所动,对让众人惊呼的东西已然有了猜测。
“是根簪子!超过一千年!居然保存如此完好!”
棺材最上端的玉质锦盒里放了支青簪,长约三十厘米,簪子整体造型打磨成流畅的竹形,簪尾上刻着两排古字。在一众被岁月侵蚀得失去光泽的陪葬品面前,这根熠熠生辉的簪子显得格外鹤立鸡群。
教授专家们不敢直接去拿,焦急等待专业工具的同时,头碰着头围着棺材看,他们嘀嘀咕咕地讨论簪子的保存方法,有人眼尖地看见了簪尾刻的字,“这字谁认识?快把专门研究雍朝文字的老陆找来。”
我认识,我站在最后不吭声。
第一排刻的是,庆安二年,赠爱子稚奴,谨祝爱子无灾无难,平安顺遂。
第二排刻的是,泰顺十二年,转赠太子碧,孔雀东南飞,鸳鸯共戏水,永结同心之好。
我似笑非笑地看向岑微雨,这就是特意带我来的目的吗?
作者有话说:
1引自村上春树
第34章 【2014】还怕高吗?亓官微
返程前夜,考古队的几位老前辈请大家伙在山脚下的小镇里吃庆功宴。
我挨着岑微雨坐,酒过三巡几位上了年纪的老爷子喝嗨了,拿岑微雨打起趣来。说他年纪轻轻活得像老干部,做事还特有想法,放着国外的高薪岗位和尖端研究室不要,回国来带学生。
他们虽是在揶揄,但能听出来他们对岑微雨这位年轻后辈的赏识。
这几位老前辈都是考古界和地质界的泰斗人物,他们说话小辈们只得洗耳恭听,话头说着说着突然转到我身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