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蘅怎么都不会想到,雪黛第一次听到苍术叫她“夫人”之时,就对她俩的关系产生了疑问。
彼时雪黛初临人世,感到不解之事数不胜数,又是头一回跟着染蘅到太乙外城闲逛,内心好奇大于困惑,胆怯大于坦诚,纵有疑问也只会深埋于心。
后来再次听到染蘅提及,她的注意力又放到了陌生的“熙怡”一词之上,错失了询问后缀的时机,而后青阳宫内人人都开始称她为“夫人”,均默认她能理解其意,她羞于再问出口,听多了也渐渐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雪黛第二次对她和染蘅的关系起了疑心,要早于碧橙出现,唤她“嫂嫂”之前。
彼时的雪黛眼看就要适应青阳宫中的生活,但因为染蘅的突然离宫,她又陷入了一种莫大的恐慌之中。
她人生地疏、举目无亲,若无染蘅的协助,必然无法如此迅速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尽管当时她和染蘅也不过相识数日,但身边除了染蘅,她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够信赖的人。
她是如此地依赖染蘅,明明心有不安,明明不愿分离,但看出染蘅无论如何也要离宫之时,她竟不知自己应当以什么样的身份去挽留,因为她的潜意识告诉她,若是至交契友,就应当尊重并支持对方的决定,不顾对方意愿强行挽留便与无理取闹无异。
染蘅离开的那段日子,雪黛的内心无比纠结痛苦。
她不理解的事物实在太多,单凭她自己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染蘅说她们是至交契友,却一句口信都不愿捎带?为什么不论她怎么传达自己的思念,都换不来染蘅的任何回应?难道染蘅嘴里反复强调的莫逆之交、金兰之友,仅仅只是她信以为真的一句谎言?
那个时候,联系不到染蘅又意识到自己对染蘅的认知太过片面的她,不是没想过寻求他人的帮助。
但能够与亲尊直接对话的紫檀木簪早已被染蘅换走,枯荣庐内外的侍从每日都在更换,却没有一人敢同她深聊染蘅,她束手无策、孤立无助,几近绝望,所幸在最后关头,碧橙小师父到来了。
若说染蘅是她的启蒙之师,引导她适应了陌生环境,那碧橙小师父就是她的一盏明灯,为她照亮了茫茫的前路。
她从小师父那儿听来了许多她所不了解的染蘅,染蘅在她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鲜活、清晰,她对染蘅的过度思念也因此得到了缓和。
小师父语调欢快、性情随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与屋外那些只会用冠冕堂皇的话语、毕恭毕敬的态度应付她了事的霁凤卫们全然不同。
在小师父面前,她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感到疑惑的,想要宣泄的,都可以无所顾惮地倾吐。也正因如此,她才能够从小师父那儿证实自己的猜想——她和染蘅的确不像染蘅所言那般,仅仅只是至交契友。
听小师父解释了“缔缘”和“契侣”的真实涵义之后,她就对染蘅那段时间的刻意冷漠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