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方氏应了一声就出了门。
别看方氏在沈家没什么地位,但在平山村人缘却是很不错的,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手里提了不少东西。
“东西虽然不多,但都是乡亲们的一点心意,等咱们手里有钱,到时候都是要还给他们的。”
方氏很感慨,平日里沈家仗着有沈延富这个秀才在,跟村里其他人的来往其实并不多,但她出去只是一说,就有不少人回家拿了东西过来。
她想起冷心冷肺的沈家人,又想掉眼泪了!从她嫁到沈家开始到现在二十多年了,不论她多孝顺,也始终是能焐热沈老太太那颗冷硬的心。
一家人在新家的第一天,吃的非常简单,但却异常满足,不仅方氏眉开眼笑,连两个小的也明显话多了起来,比起在沈家老宅的时候活泼了不少。
第二天一早,方氏就带着兄妹两去了县城,今日是要去采购一番的,俩小的带着也不方便,便由豆芽带着在家。
平山村离县城说近不算近,说远倒也不远,五里多路,走路过去要半个时辰左右,换算成现代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小时。
即便不是赶集的日子,路上来往的牛车马车也依旧很多,沈惊春看的眼热的不行,可想想兜里的银子加起来总共也才一百多两,还是按捺住了,老老实实跟着方氏走在路边,钱不多,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等到了县城,饶是方氏和沈惊秋这样常年劳作的,身上也出了一层薄汗。
母子三人进城之后,也没瞎逛,直奔方氏熟悉的一家粮食店。
“米面这些倒不用买很多,反正离的近,没了再来便是。”
方氏先称了十斤糙米,看着如花似玉的闺女,又咬咬牙称了五斤精米,沈家生活条件不错,但沈延富读书需要花费大量银钱,家里吃的多是糙米,她们几个都习惯了,但想来沈惊春从侯府来,肯定是吃不惯的。
沈惊春一眼看穿方氏的小心思,却也没有说什么,买好了米面,三人又马不停蹄的直奔杂货店。
锅是要去铁匠铺买的,但碗瓢盆却是要在杂货店买,沈惊秋老老实实的充当一个拎包小弟的角色跟着两人身后。
眼瞅着方氏要去拿盆,沈惊春连忙阻止了她:“娘,盆就算了,我打算买些工具回去自己做!”
方氏看她一眼,迟疑道:“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