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名青年分成了两个派系,人数虽然都差不多,但是还是能一眼看出不同来。
左边这一边都是本朝新贵家的公子,辟如次辅张承恩的公子张弘宇,兵部侍郎周桐的公子周渭川,御史中丞的公子言启……
而另一边则是京城老牌勋贵,文宣侯府的姜清洲,宣平侯府的徐长温,肃毅伯府的张龄棠……
而最让谢府尹感到奇怪的不是文武两个阵营的姜清洲和徐长温站在一起,也不是分属两个政派的张弘宇和周渭川站在一起。
而是姜清洲等人将一个脸上被划拉了一个小口子的青年拥簇在中间。
尤其是这名青年看上去还真的有些眼熟。
谢府尹的目光在两群青年的脸上快速的来回扫视几遍,最后终于发现了到底为何眼熟了。
这名叫做陈淮的外地举子,跟周渭川长的真的很像啊。
他还在看着两人有几分相似的脸神游天外,底下脾气不太好的姜清洲就不耐烦的开了口:“谢府尹,到底怎么说啊?这案子接是不接?您这边不接我们这种小案子,我等也只好去宣德门外去敲登闻鼓了,咱们兄弟多,三十杖还是能受得住的。”
姜清洲这人在科举上倒是也有几分天分,但他从不以读书人自居,张龄棠当初还没去庆阳闻道书院读书之前,这两人再加上诚毅伯府的高峻,是京城出了名的纨绔子弟,虽没做过什么强抢民女的勾当,但整日斗鸡遛狗的没个正性。
姜清洲是文宣侯的嫡次子,他上面还有个人品端方的世子大哥扛着,再加上侯府老夫人过度溺爱,姜侯爷管教了几次,被自家亲娘和媳妇教育了之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只要这家伙没干出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来,也就由着他去了。
也就是后来,身为家里长子的张龄棠和高峻被各自父亲压着读书之后,姜清洲才有了点正形,开始用功读书,但这完全掩盖不了他曾是一个纨绔的事实。
这位小爷说要去敲登闻鼓,那是真的敢去敲的。
谢府尹尴尬的笑了笑:“这个这个……刚才本府倒是有点没听清姜公子说话,要不……姜公子再说一遍?”
这要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他还能做主断一断这个普通的群殴案子,可这么多贵公子都在这,只怕一个不小心,下次早朝,弹劾他的的奏章就像雪花一样飞舞了。
早在这群人进京兆府时,谢府尹就叫手下人去叫了他们各自的爹来了,御史台就在京兆府隔壁,六部衙门也只隔了一个街区,只要拖到他们的父亲到来,这事肯定就能私下解决了,也就没他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