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木家的布卖不出,陈三郎的目的就达到了,这些人少买点,他还少亏点呢!
于是一下子,抢布盛况消失了,所有人都开始观望,而木家便有了喘息的机会。
青杏趁机劝陈三郎,“爹,这段时间木家亏得也不少了,我看够他们心痛的了。咱们就收手?这么亏下去,没意思啊。”
青杏一开始是不同意打价格战的,但是她也想不到其他更好办法,见全家人都一脸心疼的看着自己表示要报仇,她也只能同意。
但是木家底子也不薄,跟陈家是打了几回价格战的,导致陈家价格不断拉低,青杏每天算完账心都在滴血:“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对,咱们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千了!太不划算了,出口恶气差不多了,你们的心意我知道就好。”
“别心疼!”陈三郎不肯罢休,“现在咱家的糖坊又开始恢复运作,挣得不少。钱嘛,不能买我们舒心,拿来干什么?”
“现在还不能停。”曾小莲这话一出,青杏绝望了,连娘都开始不理智了,她只得看向石头。
“石头啊,爹这败家,败的都是你以后的家产啊,你快劝劝!”
“我完全没意见!”石头想到自己了解的那些事,咬牙切齿道:“木家干出这样的事,我们家没钱没办法就算了,现在能报复,为什么不做?爹说得对,留那么多钱干嘛?钱就是要花在刀刃上,给姐姐你报仇,就是花在了刀刃上。”
“放心吧,我看木家坚持不了多久了,”曾小莲见青杏一脸绝望,忍不住笑道:“你忘了,雨季快要来了!木家降了三次价就不愿意降了,不就是想着让我们自己扛,扛不住早点结束。但是他家可积了不少货,往常应该早早就批给下面的商人,现在呢?全堆在库房,这雨一来,呵呵!”
“媳妇你可真机智!”陈三郎不愿意现在结束,完全就是还没解气,根本没想这么多,现在听完眼前一亮:“对啊!布这东西,可受不了潮。到时候沾了水发了霉,价格可就彻底掉下去了!”
“而且我打听了,木家目前积手里的,都是比较好的料子,只怕存放难度更大,嘿嘿嘿。接下来,他木家要么每天提心吊胆保佑今年少雨,要么就只能低价把大量的布出了,不过那样一来,可就要伤筋动骨了。”陈三郎彻底舒心了,“这县里等着取代木家第一布商称号的,也不少,这次木家动了骨头,要养好可就难了!”
陈三郎跟木家开战前,特意跟县里其他布商打过招呼,表示自己跟木家斗完就了事,不会耽误大家后续的生意,还把其他布商手里的库存都给清了,所以他这次扰乱市场的行为才没有惹起公愤——那中等规模的布商还拍手叫好呢,就等着木家大伤元气后他们好捡漏。
“那就听你们的。”青杏摇头,心想自己还是抓紧找灵感,看能不能找到一门适合到省城做的新生意吧,家里为了她亏这么多钱,不找补回来,她心里有愧啊!
“这些你都别管了,专心处理你的茶楼吧。哎,我的糖坊没多大影响,倒把你都茶楼给耽误了。”陈三郎对闺女的愧疚更多了,“不过好在我们要去省城了,大不了去了省城重新开。”
“这茶楼已经给我挣了不少钱,这次转卖也能再大大挣一笔,倒还好。”青杏想到自己的茶楼,内心也还是有些遗憾的,不过当着大家的面并不显露。
青杏的茶楼定位比较高,平日里来往的也都是县里有钱有地位家的女眷,结果先是爆出陈三郎的案子,后青杏的流言传得全县皆知,茶楼的名声被影响,一下子生意就不行了。
既然已经决定全家搬去省城,这茶楼青杏也就没法管了,便想着趁现在陈三郎翻了案,且陈木两家斗法得全县皆知,大家都知道了当初流言的缘由,生意开始回暖,转手算了。
“杏花姐你真的不再考虑一下?”青杏来跟杏花商量转卖的事,颇有些遗憾:“要是转给你,我也不要高价,意思意思就行,当初我们说要把它经营成百年老店,现在我要做逃兵了,你来接手的话,也挺合适的。”
“我原本也想的,可是青杏,我给你说了你别跟其他人说,”杏花把自己知的事说了出来:“我那大伯哥,被人带坏了,开始赌博!”
“!”青杏大为吃惊,“前面你丈夫带着他大哥一起来帮忙,我看着挺好一人啊!”
“对啊,我也没想到,是小禾跟我说的。”杏花很生气,“我那婆家,是有些家底,手里又有秘方,可是一旦沾了赌字哪里有好日子过。”
“你跟你婆家说了没?这可是大事,趁着还没出大错,早点制止了。”青杏问到。
“还没说,我让小禾帮我再打听一下,确认清楚了再想个办法找人捅到我公公那里去吧,我可不能出面。”杏花摇头。
“哎,你说,我要是接手了茶楼,以后这事闹出来,要是不严重就算了,严重的话,我这茶楼哪里安静的了?”杏花很痛心,原本多好的机会,可是家里出了个赌鬼,到时候闹起来,她接了茶楼也办不好。
“哎,现在茶楼名声好不容易恢复了点,县里愿意接手的人也不少,咱们现在卖了能得不少钱,想想也算不错了。”杏花很为日后的生活担忧。
“要是日后真的不好了,杏花姐你就到省城去,咱们一起又把茶楼开起来。”青杏安慰到。
“好,真要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就投奔你去。”杏花笑起来。
木家还在装死,县里百姓和布商们在观望,陈家新开的布坊冷清起来,陈三郎便专心处理起家里的糖坊生意——把以前堆积的订单处理了,还有一些合作伙伴要慢慢解除合作......
同时,陈三郎还很关心自己的案子——这一直没个确切的结果,他连回村都不方便,不耽误人事吗?
一开始陈三郎是每天关心、打听一遍自己的案子,可得到的都是同一回复:“其他犯人离的太远,还在协调办案中。”
时间久了,陈三郎都懒得去问了,心想自己是苦主,出了结果,必须通知自己升堂的嘛!
结果让陈三郎万万没想到,给他讲解案子全貌的不是清河县衙门的人,而是他的好兄弟陈顺安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的支持,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