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元春看着手中尚食局呈上的折子。
折子上说,内务府上报,今年因当地雨水不足,种植碧粳米的庄子减产的厉害,恐会影响后宫娘娘们的份例,特意提早请罪,再请示该如何补救一二。
提到粮食减产,却让元春想起了她飘在京城上空时见到的一事。
那年恰逢马氏的儿子登基,各地纷纷敬献各色“祥瑞”。
元春恨得心在滴血,无奈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飘到各处“祥瑞”之地,隔空抓挠,疏散一二心中的郁气。
偏有福建巡抚谢经敬上的“祥瑞”,大如成年男子之拳,皮色朱红,元春是怎么也无法将这外形平平无奇之物认作“祥瑞”,一时好奇心起,便一直跟随福建巡抚派来的敬献“祥瑞”之人。
后来从他们的谈话之中,元春得知,这平平无奇之物竟是高产粮食!
原来,多年在吕宋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
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带回家乡造福乡邻。
可吕宋视甘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
陈振龙经过三年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终是巧妙躲过吕宋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又航行七天,回到福建厦门。
陈振龙回到老家长乐之后,便在自己的庄子上试种这来之不易的甘薯。待有了成果,便立即上报长乐县令。
这长乐县令徐启也是有识之士,自是看出这甘薯的重要性,立刻快马加鞭,亲自去求见福建巡抚,将甘薯之事细细禀报。
福建巡抚谢经宦海沉浮几十年,比徐启更加明白,这甘薯倘若真如陈振龙所言,必是国朝之幸,也是他们之幸。
有了甘薯,灾年再无饥荒,而他们这些上报之人,必是加官进爵,更会福萌子孙。
为稳当起见,谢经并未立即上奏,而是勒令徐启安排人在不同土质、不同浇灌程度、不同季节下种、不同土壤深度等分别试种,待有了成果,总结成册,他们再将种植推广方法和甘薯一同敬献。
如此又是三年,徐启总结了“甘薯十三胜”,即:
“一亩收数十石,一也;
色白味甘,于诸土种中,特为敻绝,二也;
益人与薯蓣同功,三也;
遍地传生,剪茎作种,今岁一茎,次年便可种数百亩,四也;
枝叶附地,随节作根,风雨不能损,五也;
可当米谷,凶岁不能灾,六也;
可充笾实,七也;
可以酿酒,八也;
干久收藏屑之,旋作饼饵,胜用饧蜜,九也;
生熟皆可食,十也;
用地少而利多,易于灌溉,十一也;
春夏下种,初冬收入,枝叶极盛,草秽不容,其间但须壅土,勿用耘锄,无妨农耕,十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