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甘薯

根在深土,食苗至尽,尚能复生,虫蝗无所奈何,十三也。”(注1)

也是他们几人的运道,待万事具备只待上奏之时,庆历皇帝驾崩,新帝继位。

甘薯便作为福建上报之“祥瑞”,以贺新帝。

这利国利民之物自是超越了其他各地献上的白虎、白鹿、白狼、白狐、巨龟等物,让新帝龙颜大悦,谢经、徐启、陈振龙具得以封侯。

这甘薯适应力强,无地不宜,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是救荒的好作物。

加之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故很快得到推广。

元春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普通闺阁小姐,以她的眼界,自是知道,若无意外,随着甘薯的推广,必然迎来人口的暴涨,进而推动国力的发展,马氏之子必会是载入史册的“明君”。

元春恨得咬牙切齿却无能为力,只恨不得世间从无甘薯之物,重生回来之后,便也将这甘薯抛之脑后。

如今想起,却是心里一动。

若是提前十来年便将这甘薯之功归于荣国府,那她的很多谋划便简单了许多。

只需自家派人去吕宋将甘薯盗回,在自家掌控之地偷偷试种,再将成果自行上报,没人来分润功劳,那么就凭这甘薯,至少也能换回一个国公爵位,若是时机合适,自己怕是能一举封后。

哥哥前年已是中举,去年中了进士,因名次靠后,便谋了外放的缺,目前恰好就在南边某地任县令。

便让老太太传话给哥哥,这甘薯之功就给哥哥吧。

待人将甘薯盗回,便送去给哥哥,哥哥直接在外放之地,按照徐启的法子分别试种,亲力亲为,总结成册,再送回来请敬大伯父直接上奏陛下。

上奏之时就说是哥哥在任上听海商无意间谈起甘薯,便上了心,遂派人将甘薯盗回,又亲自摸索栽种之法。

至于谢经、徐启、陈振龙三人,倒是难得的人才,若将来自己事成,必对他们加以重用。

因此事太过重要,元春不敢让人口头传话,便按照之前与老太太约定的暗语,花了两日将甘薯之事细细写作密信,派人送回荣国府。

贾母收到厚厚的密信,担心元春遇到棘手之事,便连夜将密信翻译出来。

待看到元春交代之事,饶是以贾母的城府,也不禁欣喜若狂。

她一直遗憾,老太爷去世之后,长子竟是连降五等,只袭了个一等将军的爵位。

明明老太爷是有救驾之功的啊!

可是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圣旨一下他们也只能接旨。

即便只让长子袭了个一等将军的爵位,却又假惺惺的赏赐次子一个工部员外郎的职位以示恩宠,他们全家还得感恩戴德的叩谢天恩。

且自元春重生回来,贾母听到自家以后的下场,更是怨气丛生。

如今好了,有了这甘薯之功,他们贾家的地位已不是区区爵位所能代表的了。

元春说的国公之爵算得了什么,待甘薯活人无数,有的是人给他们家立长生排位!

将来只要贾家不谋反,谁还能动他们家?

作者有话要说:注1:陈氏引进番薯之事来自徐光启《农政全书》,“甘薯十三胜”也是徐光启总结的